1、喝足够多的水如果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尿液就会浓缩,尿液中本来处于溶解状态的物质可能因为过饱和而沉淀,肾脏和膀胱就更容易出现结石。
按照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在不出汗的情况下,每天宜喝6杯水(一次性纸杯的量,约200毫升)。如果天热或环境干燥,则还需要相应增加饮水数量。不过,每个人对水的需要不一样,最简单的方式是看看尿液的颜色,如果颜色比较深,说明需要多喝水;正常情况下尿液是很浅的黄色。服用B族维生素的情况下,要注意维生素B2的颜色是鲜黄色,和喝水少的那种黄色调有所不同,即便如此,也容易干扰对尿液颜色的判断。请注意,这里所谈到的是喝水,不是喝甜饮料。
2、吃富含钙的食物。
研究证据证实,膳食中钙摄入量高,反而会降低患肾结石的危险。无论是豆腐还是牛奶,还是富含钙的绿叶蔬菜和芝麻酱,都可以经常放入餐单当中。
不过,虽然富含钙的食物有利于预防肾结石,服用补钙产品的时候可是要小心些。有研究发现服用补钙品可能将肾结石的风险提高20%,而摄入天然食物中的钙则会将肾结石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左右。为何有这种差异呢?研究者认为,天然食物中的钙,能够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减少人体对草酸的吸收,从而起到了预防肾结石的作用,单服钙片则不会有这种作用。另一方面,天然食物中的钙浓度较低,不像补钙品中的钙那样大量、一次性到达肠胃,不会带来血液中钙浓度的明显波动。
3、摄取足够多的钾和镁
有调查表明镁的不足可能是增加肾结石风险的一个因素。钾和镁元素供应充足,可以改善钙的利用情况,避免钙从尿中排出,从而减少肾结石的风险。上个世纪末就有研究发现,钾的摄入量和草酸钙型肾结石的风险呈现负相关。人们都知道,所有蔬菜水果均富含钾。富含镁的最推荐食物则是各种深绿色叶菜,因为叶绿素的分子中含有镁,它们是食物当中镁营养素密度最高的一类。颜色越浓绿,其中含镁就越高。
很多人以为绿叶菜草酸多,一定是导致肾结石的危险因素,实则大大不然。其中草酸含量最高的就是菠菜了,但除了富含钾和镁之外,菠菜中还富含甜菜碱,它是有利降低尿液pH值的一种物质。只要将菠菜轻轻焯一下,去掉部分草酸,就可以放心纳入食谱当中。而小油菜、小白菜、芥蓝、绿生菜、油麦菜等很多深绿色叶菜草酸含量很低,无需顾虑。同时,多吃蔬菜,对于预防磷酸盐结石和尿酸盐结石特别有好处。
4、远离甜饮料和甜食。
糖会干扰钙的吸收利用,这一点早就为人们所知。甜饮料促进肾结石,也有很多研究证据。美国是肾结石高发大国,甚至儿童也有肾结石患者,有研究者认为与甜饮料摄入过多有关。不仅调查证明甜饮料摄入与肾结石的风险相关,人体试验也发现了直接的证据。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喝可乐之后会提高与草酸钙型肾结石相关的生化指标“Tiseliusindex”,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摄入可乐之后所收集的尿样本中更易出现草酸钙结晶。
5、避免蛋白质摄入量过高。
蛋白质过量时,尿钙排出量增加,从而增大肾结石的危险。吃大鱼大肉过多而主食、蔬菜偏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膳食中钙、钾、镁元素过少,而硫、磷元素过高的问题,使尿钙排出量上升,骨钙溶出增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快速减肥时,如果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非常容易造成肾结石的后果。所谓的“吃肉减肥”、“鸡蛋减肥”等方法,都有这样的风险。而一般人在主餐之外服用蛋白粉和胶原蛋白美容产品都有可能导致类似的风险。6、豆浆宜适量,豆腐选传统。
大豆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草酸。制成豆制品可以减少草酸含量,但制成豆浆则基本上不能减少草酸。这是因为,草酸易溶于水。做豆浆几乎毫无损失,而做豆腐干时,因为挤去其中的大部分黄浆水,可以有效降低草酸的含量。大豆中的植酸、单宁等成分对钙的利用也有影响,但不及草酸严重。
同时,还要注意豆腐中草酸和钙的比例变化。豆浆中含钙少,而传统豆腐制作时添加氯化镁(卤水)或硫酸钙(石膏),在草酸减少的同时,钙镁含量大幅度上升,对于预防肾结石十分有利。因此,传统的卤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不仅营养价值高,在预防结石方面,也要比不增加钙镁、不去除草酸的“内酯豆腐”更值得推荐。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日报,《传说中的喜马拉雅雪人是北极熊吗?"你的饮食中,铝成灾了吗?"》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