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锻炼时应该是全脚掌着地还是脚尖着地?

2025-05-21 09:30: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慢跑锻炼时最好采用前脚掌着地

正常人的足底是弓形的,就像古代的石拱桥,结构简单,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由于脚的大多数关节集中在前部,前脚掌就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健身时,能够缓冲外来的震动,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脚型是前宽后窄,前脚掌对维持身体平衡也十分重要。此外,用前脚掌着地,制动性小,能增大跑步的幅度,使动作轻巧省力。

所以,跑步最好采用前脚掌着地的方式。假如用脚跟着地,不仅影响跑步的速度,容易损伤膝关节,还会使内脏、大脑受到较大的震动,对身体不利。而全脚掌滚动式着地也是可行的,但不利于发挥速度,在运动方法上相对不经济。

除了前脚掌着地外,跑步的正确姿势还包括:肩膀放松,轻握双拳并曲肘,双臂擦着身体两侧前后用力摆动,而不要向后侧方摆动;上身自然挺直,不要弓腰塌背,步幅要稍微大一些。刚开始参加锻炼的朋友,由于小腿肌肉不够强壮,可以先跑一段再走一段,逐渐由全脚滚动式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

扩展资料:

跑步前需要知道的事

一: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

不正确的跑步姿势会对人体膝盖和中枢神经造成伤害,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全脚掌着地,脚与脚内侧成一条线,这样重心在人体中心,才能将对人体的伤害减到最小。

跑步过程中,人们的胯部扭动幅度应该约为5度至7度。因为扭胯幅度超过10度容易导致髂胫带综合征(膝外侧痛)或大腿后群肌拉伤等问题。

二:把握跑步速度和频率

跑步时要慢跑,且步子要小,尽量让脚离地面近一点,将脚的冲击力降到最低。多项研究证实,日常跑步锻炼时,每分钟大约180步的速度最理想。否则身体与地面的冲击力就会增大,导致膝关节疼痛。

三:跑步前后要拉伸

人们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地热身,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协调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跑步前人们要有静态拉伸运动,减小跑步中的伤害,并且,在跑完步后也要进行动态拉伸。

四:适当穿插其他的运动

人们最好不要日复一日地只是跑步,可以适当地穿插其他运动,比如太极拳、游泳、自行车等,进行组合式运动。

知识点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人们应该适当跑步,不挑战极限。人们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己的锻炼计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量力而为,千万不要超负荷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跑步别忘前脚掌着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你真的了解如何跑步吗?每分钟180步为最佳跑步速度

回答(2):

1、全脚掌和脚尖着地都是可以的
2、全脚掌适合初学者,学习起来简单,但是对膝盖的冲击会大一些,建议根据体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保护膝盖的鞋子
3、脚尖着地可以保护膝盖,但是对脚踝的冲击要大一些,不建议新手采取这种姿势
4、跑的时间久了,配速上来了以后会自然过渡到脚尖着地

回答(3):

确切的说是,脚尖先着地,然后顺势过渡到全脚掌,目的是为了减轻冲击,减轻脚踝和膝盖的瞬间受力避免受伤,想象一下,你的脚掌在跑步的时候是在地上成车轮形状碾过的,总之就是缓冲要充分,脚后跟不要先着地而且脚尖先着地速度会快一些

回答(4):

先前掌着地然后过度到全掌。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身体前倾,用身体要倒下去的重力驱使你前进,前倾角度根据你的速度定,速度快则角度大,速度慢则角度小,刚开始跑步身体竖直也可以
2、步幅小一点步频快一点。
3、前掌肉最厚的地方先着地,然后逐渐过度到全掌着地,但是速度要快,脚后跟基本只是轻轻的碰触一下地面就可以了
4、前掌落地时重心保持在身体正下方。

回答(5):

应该是脚后跟先着地。
1、脚尖先着地,会让小腿肌肉承担体重的冲击,所以越跑小腿会越粗。
2、全脚掌着地,会让体重的冲击力全部集中在脚掌上,所以跑久了,脚掌会越来越痛。
3、脚后跟先着地,会让体重的冲击力由纵向转化成横向,缓解对脚的冲击力,也不会让小腿变粗,所以脚后跟应该先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