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老八胤禩至死都有一个疙瘩没有解开,这个疙瘩就是:为什么我老八贤明得人心,皇位却与我无缘,为什么老四刻薄寡恩,却终究换来金銮宝座?
是的,康熙的第八子胤禩才干非凡,朝野拥戴,干练贤达,在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后,康熙采用公推新太子的办法,朝野几乎是一面倒的形势拥护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但是,得到的是康熙毫无情面的打击,老八胤禩不仅没有当上新太子,还被剥夺贝勒爵位。虽然不久后恢复,但是康熙对八爷党的打击力度却空前之大。
有人说老八胤禩错在结党太广,给康熙形成了压力。也有人说,胤禩假意收买人心,却置江山社稷疮痍不顾。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临死前说,老八处处学他,处处学得不像,康熙是以仁心治人,而老八是以仁收买人心。康熙明白自己晚年给国家带来的问题,知道需要铁腕一般的人物和手段去加以治理,而老四胤禛被康熙认为是“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故而传位与老四胤禛。
这样说来,老八胤禩是在夺取嫡位的方向和策略上出了问题。老八胤禩在与老四胤禛的较量中总结过许多次,比如在用人上,老八就曾经感叹他的手下就没有像李卫,年羹尧一样的人物,什么意思?人手不得力罢了。再比如处事之风格,老八胤禩点评道:老四处处占着个理字。到八王议政逼宫失败后,老八哈哈大笑说:要不是你雍正是皇帝,你不会赢的。在与老十四的交谈中,他又说自己因为一个“贤”字而累身。
老八胤禩对老四胤禛的点评或者自评,无一不透露着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不服输。因为不服输,才有总结,才有继续争斗的勇气。
然而,康熙将大位传给老四了这个事实却永远难以推翻了。随着年羹尧在西北大捷,李卫江南摊丁入亩等政策的实行,雍正的统治根基逐步稳固。老八胤禩虽然在诺敏案,张廷璐科场舞弊案,处置年羹尧案等事件上都做过大大小小的手脚,但是始终难以撼动雍正已经坐稳的江山。
于是,老八将目光投向了雍正皇帝的下一代。老八胤禩自己曾说,在上一辈的争斗中输了,要在下一辈中讨回来。
是胤禩要当皇帝或者为自己的儿子争取皇帝位吗?非也。老八胤禩一生只有一子一女。儿子弘旺在《雍正王朝》中压根儿就没有出现过,所以,老八胤禩所说要讨回来的目的根本不在于要立自己或自己的儿子为皇帝。
他把目光投向了雍正的第三子弘时。雍正膝下所剩下的儿子只有弘时、弘历和弘昼了,那么雍正的后继之君也只有从他们三人中产生。历史上的弘时是在老八胤禩府中养大的,所以,弘时与老八胤禩的关系可想而知。
对于皇位的觊觎比贪恋更为可怕,在弘时弘昼和弘历三兄弟中,弘昼没有政治欲望,弘历则是在康熙身边调教长大的,可谓就是雍正的继承人。三岁看七十,弘历和弘时打小学习的时候弘时就不如弘历,长大后更加难以相比。但是弘时对于皇位的欲望却一点也不差。
老八胤禩正是利用了弘时这样的心理,并在张廷璐案中得到了弘时的把柄,以为弘时争取帝位换取了弘时的信任,从而将弘时推向死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