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斯言!
几乎所有的《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尊刘贬曹!就是尊崇刘备(蜀汉),贬低曹操(曹魏)!以刘备为汉室正统,以曹操为朝廷之贼。这种思想成型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的统治阶级软弱无能,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苟安于半壁江山的现状,情况与三国时期处于西南一隅的蜀汉有些类似。就尊作为汉室后裔的刘备为先主,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为国贼。在宋代就已成为有关三国的各种文艺作品的基调,罗贯中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
《三国演义》通篇刻意虚构,树刘之忠义,彰曹之奸诈!
一,刘备出场,虽在民间,却是宗亲;曹操自然就是为人不齿的宦官之后。刘提出口号:“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恢复汉家的一统天下而不屈奋斗,不懈努力,事实上,一个养子叫刘封,一个儿子叫刘禅,合在一起叫"封禅"呵呵,这才是刘备年轻时真正的"雄心壮志"!
为了将来"封禅",刘备很“仁”、军师诸葛亮很“智”、大将关羽张飞等人很“义”,进而予以热情歌颂。
二,忠义的刘备称帝了!奸诈的曾操却没有。怎么办?必须虚构一些史实,以显曹三奸!于是有了著名的"宁负天下人",以恶其德!事实上,果真如此,曹操又何以统一北方?何以讨董卓、擒吕布、扫袁术、灭袁绍、击乌桓?曹之非凡胆略和智谋,有史为证。相反,诸葛之智己经近乎妖!完全是假的像神话了。
历史上,曹操任人唯才、礼贤下士。终极一生为汉室服务,是真正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明明是真正的匡扶汉室,变成挟天子以令诸侯;明明是分裂汉室武装割据,变成了沿续香火。《三国演义》荒唐之极!非说北方的政权是曹魏政权,与蜀汉政权、孙吴政权一样,都只是地方性的割据政权,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后来曹丕之所为,岂能混为一谈?!
刘备凭看八杆子打不着的血缘关系,就成了正统?罗贯中知道这显然不行,于是有了刘备的"仁政",“忠义”。事实上,刘备入川就是去抢自家兄弟地盘,搞的遮遮掩掩,假仁假义,似乎十分不情愿,欺瞒天下人,甚至今天的人,实乃天下第一奸诈小人!
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唯才是举,海纳百川,平定中原,对历史的进展起到不可抹灭的贡献!
综上所说,原来《三国演义》所谓的“尊刘贬曹”只是尊仁义道德等美好的人性美德,贬的是奸逆残暴等丑恶。由此可见,“尊刘贬曹”是不存在的歪理邪说,是一个伪命题。
按照真实历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能力都是从理论毕业,然后慢慢从战争中成长,学习的,没有一上来就是逆天的,除非人家写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你看陆伯言一上来这么叼,你不想想人家当初刚出道就一直在山越哪边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