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工业性编图

2025-05-21 05:45: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油田沉积微相研究以微相砂体为主要对象,并且以微相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稳定性、连通状况及内部结构等为研究内容。无疑,这些内容都要通过编制沉积微相图表达出来,才能揭露油砂体内部复杂的沉积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分析油水运动规律、剩余油分布和注采井网适应性。

(一) 编制沉积微相图思路

目前,编制沉积微相图已形成了比较成熟思路:根据已经建立的沉积模式、沉积理论和概念,以将今论古的方法,利用油田密井网的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所反映的各种指相标志,恢复古代砂体的形成环境、分布组合特点和内部结构特征,并依据开发动态资料,以“动静结合” 的研究方法,逐步探讨各类砂体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油水运动特点,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思路,具体的工作程序如下:

(1) 确定区域沉积背景。

(2) 划分油气层单元。

(3) 建立微相测井解释图版。

(4) 绘制砂体平面分布图。

(5) 确定沉积环境,划准大相、亚相、微相。

(6) 确定砂体成因类型,探讨内部结构特点。在微相划分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砂体的各种沉积特征进一步确定砂体的成因类型,探讨各类砂体的沉积方式、内部结构特征与夹层的分布状况。并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或从现代沉积中得出的经验公式、经验数据,对砂体的发育规模、内部结构进行定量描述,力求建立各类砂体的三维非均质模式。

(7) 建立沉积微相模式,总结砂体分布组合特征。根据各相带不同微相砂体的组合方式及发育状况,建立本地区沉积微相模式,把各种沉积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进一步研究各类微相砂体在油气田纵横向上的分布组合特征,对油气田进行分区、分段的综合描述。密井网地区沉积模式的详细建立,大大地有助于邻近新区砂体的预测工作。

(8)研究各类微相砂体的水淹特点。应用油田分层动态资料,研究不同开发阶段各类微相砂体的水淹特点与剩余油分布特点,研究各类微相砂体的储量比例与可采储量,为油气田开发提供各种地质依据。

(二) 编制沉积微相图方法

1. 主要问题

沉积微相图是以小层或单层为单元把已钻遇和未钻遇 (预测) 的微相砂体按几何形态和接触方式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结构模型。在编制沉积微相图时,对河道化储层来说还会遇到3个问题:

(1) 如何确定哪些井点的河道是属于同一条河道?

(2) 如何判断哪些井是钻遇河道中心?哪些井是钻遇河道边缘?

(3) 如何确定河道边界线的位置?

这3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河道位置和河道宽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微相砂体的大小、测井相特征、微相砂体的宽厚比、河道展布方向以及河型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

2. 平面编图方法

(1) 将各井制图单元 (小层或单层) 的砂体 (如分流河道、决口扇、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厚度数据标注在井位分布图上,并描绘代表性井的制图单元段的测井曲线(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电阻率)。按等厚距1m编绘砂体等厚图。

(2) 对于河道化储层,首先确定河道展布。根据测井曲线的相似性和厚度将认为是同一河道的井点连接起来。先大河道,后小河道,并顺流向趋势考虑河道交汇点。有些河道 (砂体) 小些,其测井曲线形态特点与大河道相似,那么这些河道 (砂体) 可能是大河道的分支河道 (砂体)。在河道连线时,还应以露头调查的砂体展布方向和注采动态响应方向为依据。

(3) 确定河道 (砂体) 边界线。河道边界线的形态应以河型为依据,例如分流河道属顺直型或低弯曲、略弯曲河型,河道边界线应为近直线型或低弯曲的弧线型,河道两岸的边界线应平行或近于平行延伸 (即曲率相近或相等)。河道边界线的延伸形态应与河道主体的延伸相协调。

各河道砂体边界线位置可用宽厚比来确定。宽厚比来源于露头测量,也用利用经验公式,如Fielding和Crane曾经发表了高弯曲度和低弯曲河流宽度与深度的关系:

对于高弯曲度河流,W=64.6D1.54

对于低弯曲度河流,W=12.1D1.85

式中:W —河道宽度,m;D——河道深度,m。

河道砂体的宽度近似于河流宽度,河道砂体的厚度近似于河流深度,因此利用上述两式根据钻井资料可以确定不同河道砂体的宽度。

(4) 识别河道中心与河道边缘。确定井点是钻遇河道中心,还是钻遇河道边缘较为困难。由于不同河型的河道中心与河道边缘的测井曲线形态是有区别的,因此可以通过测井曲线形态来判断井点是否钻遇河道中心或河道边缘 (图3-26)。

图3-26 不同河型河道中心与河道边缘的测井曲线特征

砾质河道两岸陡峭为突变型断面形态,河道中心部位和河道边缘的砂体厚度及岩性相近,测井曲线形态相似。砂质 (或砂砾质) 河道的中心部位为明显正韵律性,测井曲线形态表现为无或弱齿化的钟形曲线;河道边缘砂体厚度迅速递减呈锯齿状尖灭,测井曲线形态表现为上部齿化的钟形曲线。对于无泥质夹层的河道边缘砂体,测井曲线形态为光滑的小钟形曲线,与河道中心部位的曲线形态相似。因此,可依据测井曲线的差异确定一个井点的砂体是落入河道中心部位还是河道边缘部位。在勾绘河道 (砂体) 时,既不能把小砂体都当做小河道砂体处理,也不能把小砂体都勾绘在大河道内作为河道边缘砂体处理。

(5) 预测与河道有成因联系的微相砂体,如河口坝、溢岸砂体、决口扇等。这可以根据井点钻遇状况和这些砂体的宽/厚比,在河道末端或边缘估计这些微相砂体的范围。

(6) 利用注采关系和动态资料,检验和修正已绘制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众所周知,同一微相砂体内相邻采油井或注水井应具有相近的产液或注水能力,同时注入水常沿河道快速推进造成高含水油井沿河道分布,据此可以校正微相砂体分布范围。

图3-27是一张沉积微相平面图的实例。从图中看出沿沉积方向 (大约300°),明显地划分出3个微相带。A带以水下河道发育为特征,河道宽度较大,河道侧向相互叠连,部分河道被水下溢岸砂体分隔;B带以分叉河道末端、河口坝发育为特征,在侧向上分叉河道末端、河口坝相互独立,互不粘连,其间被前缘席状砂体所分隔;C带基本上发育大片前缘席状砂体,偶然在河口坝前方出现浊积体。

图3-27 某油田Ⅸ油组5小层3单层沉积微相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