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子的诗句有哪些?

2025-05-21 07:44: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诸葛亮教子主要写了《诫子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鉴赏: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回答(2):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4.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儿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规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诸葛亮忠告儿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 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 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诸葛亮忠告儿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要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   果。

     诸葛亮忠告儿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诸葛亮忠告儿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诸葛亮忠告儿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诸葛亮忠告儿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每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 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