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各行各业的年终盘点纷纷活跃起来,要说哪一类榜单最五花八门,年度图书榜单肯定入选。年度图书榜单大有英雄不问出处的气势,其“出生地”既有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站等新媒体,还有书店、图书研究机构、社交网络平台、出版社。总之,年度图书榜单少说有数百个,还不包括那些冷不丁冒出来的。
盘点年度图书榜单,是为了展现图书、出版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亮点,问诊图书、出版业的过去,引领图书、出版业的未来,引导读者日后的阅读选择,自然应以阅读量、销售量为基础指标采集数据,形成客观公正的榜单。然而,少说有数百个的年度图书榜单,岂不是要让人看花了眼?那么多榜单都在那里“百花争艳”,读者到底该信谁?当榜单太多,让读者感觉到不知可参考谁,可跟着哪个榜单去读书时,恐怕就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了。所以有读者不无戏谑地表示,“榜单有一万个也无所谓”。
年度图书榜单为何如此之多,“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往往需要分门别类制造榜单之外,利益因素是重要原因。无论是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站等新媒体,以及书店、图书研究机构、社交网络平台、出版社,它们绝大多数炮制年度图书榜单,几乎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榜单中夹带“私货”。据报道,某出版社在往年选出的“年度好书”中,大部分都是自己出版的,属于典型的自产自销自吆喝。更不要说电子书城、媒体推出的,更是纯商业化的榜单了。
半月刊。值得看。读者,也是。推荐这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