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真的陷害过林黛玉吗?求解答

2025-05-14 10:45: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临窗夜话红楼梦】之五
《红楼梦》中第二十七回薛宝钗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嫁祸林黛玉,成为一段著名的公案,红粉们至今还在吵吵嚷嚷打着口水战,为各自的偶像辩解。
故事发生在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古时风俗,芒种节这天,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饯花神,等到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所以要饯行。咦,这节日不错呀!既抒情又略显古意,清明踏青早了点,有些凝滞,而在芒种的时候则是写意了。
且说姐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园中玩耍。我只会“花枝招展”这个词,书上写的是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渐”,这样的描写既含蓄,又多么生动、形象,大观园中的群芳想必是应该婉约地形容,比较起来,“花枝招展”就显得唐突、孟浪和粗俗了。
一时道不尽。姐妹们忽然发现少了林妹妹,猜想着林妹妹肯定在睡懒觉,于是薛宝钗就自告奋勇地到潇湘馆找,半道上看到贾宝玉进去了,为了避嫌,薛宝钗抽身回来了。
然后是“宝钗扑蝶”。宝钗一直持端庄贤淑宝相,然而“蝶”有解脱、奔放、感性的意思,不然的话,为何无欲无求的庄周梦见了蝶,情痴的梁山泊和祝英台化成了蝶?宝钗这一扑,脱掉了庄重的外相,露出了性感的本我。是啊,女儿为谁娇,女儿为谁媚!
香汗淋漓的薛宝钗感觉好极了。然而,接下来的事让宝钗为难极了,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在滴翠亭,她偶然偷听到了丫鬟红玉和坠儿聊天,谈话的内容是红玉和贾芸的私情。
都是蝴蝶惹的祸。难道早就有了“蝴蝶效应?”—要不是蝴蝶,宝钗就不会扑;不扑,也就不会跟到滴翠亭;没有滴翠亭,也就不会偷听到别人的隐私;没有偷听,也就不会嫁祸林妹妹。啊,我用了“嫁祸”两个字,作了有罪推定,没办法,因为宝钗的意图明显,我自然也就成了质疑派。
那宝钗是这样想的:“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路:“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但是,请注意我这个“但是”。众位看官仔细了,这是哪门子“金蝉脱壳”?分明是“嫁祸于人”的法子,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借刀杀人”嘛!“金蝉脱壳”只是自保,没有让你将别人抹黑呀。
薛宝钗原形毕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颦儿当替死鬼。《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始终是一对冤家,女孩儿在爱情面前,界限分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无论薛宝钗如何装扮,都无法掩盖黛玉是情敌的事实。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薛宝钗假模假样地规劝黛玉不要读《西湘记》,而这些闲书自己早已读遍。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薛宝钗情切切的语言打动了林妹妹,以至于连宝玉都蒙上了,以为“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但以我的管窥,宝钗为的是取得对黛玉的道德优势,当然,那一碗燕窝粥还有一丝温暖。
那就继续往下看。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住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