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为何他们没有联合起来反叛?

2025-05-20 20:54:4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刘邦屠杀韩信、彭越和英布,本质其实就是在削蕃,而且站在知晓最后结果的我们来看,自然知道刘邦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所有的异姓王,让天下尽归刘氏。如果刘邦上来就是景帝和建文帝的做法,总而言之,削亦反,不削亦反。那韩信、彭越和英布自然会联合起来反叛。

但问题是,刘邦的削蕃意图,一直隐藏得非常巧妙,让人完全察觉不出来,以至于韩信、彭越和英布,根本缺乏联手反叛的契机。刘邦想除掉韩信时,并没有直接出兵讨伐,而是假装云游云梦,让韩信自己过来解释。后来韩信被抓后,也没有杀掉韩信,甚至都没有治韩信的罪,而且把他封为淮阴侯。

刘邦这样做,显然是公开向大家表示,自己并没有鸟尽弓藏的意思,只是韩信太厉害,留着他佣兵一方我实在睡不着觉,万一我一紧张、或是他一紧张,大家火并起来,对谁也不好。所以我只是削了韩信的兵权,但他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该有的荣誉和地位还是和以前一样,不信你们看樊哙这种皇亲国戚加创业元老见到韩信,仍然得行跪拜之礼。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邦这样处置韩信,算得上是比较够宽大。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做法,不会让大家觉得刘邦是在大规模削蕃,反而觉得刘邦只是在针对那些威胁自己地位的藩王搞杯酒释兵权。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其他藩王在看到刘邦这样处置韩信后,心里不会有兔死狗烹的共鸣,只会觉得是韩信自己不恪守臣子本分,他们觉得只要自己以后谨慎行事恪守本分,应该可以保留既有地位。再退一万步说,即便被刘邦处置,至少也可以像韩信一样封个侯,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在这种背景下,各个藩王在面对刘邦的刁难和问责时,恐怕会有意无意暗示自己,只要不选择公开起兵造反,其下场也不会很糟糕,相反一旦造反,那可是绝对的九死一生。

也正因为如此,刘邦在收拾彭越时,几乎又是兵不血刃,而在刘邦杀掉彭越后,还有不少人觉这是刘邦受吕后的蛊惑一时冲动的结果,并不是他的本意。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如果当时有人好好劝谏刘邦,也许彭越就不用死了。对于韩信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少人至今还觉得韩信被杀是吕后的决定,刘邦从没想过要杀掉韩信。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邦的削蕃手段,那是高明到了极致,可以说是杀人不留痕迹,以至于人明明是刘邦想要杀的,大家还觉得这不是刘邦的本意。在等到收拾英布时,英布终于明白刘邦的真正意图,但问题是,当时的天下几乎已经全部是刘氏的地盘,几大有实力的藩王已经全部被铲除干净,孤掌难鸣之下的英布只能是兵败身亡。

回答(2):

因为刘邦是各个击破。刘邦杀他们是有先后的,而他们当时也是有有功之臣,并不会主动反叛。

回答(3):

因为刘邦手中权力在握,再加上当时他们几个人没有联合起来,所以都被一一杀掉了。

回答(4):

可能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本来就性情不相和,所以他们没有联合起来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