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枝枯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岔处。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渍状斑,略为肿胀,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之有水渗出。以后病斑失水,树皮便干缩下陷,有时呈龟裂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在潮湿或雨后,自此针头状小突起中挤出橘红色胶质卷丝状物。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细胞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可达木质部。病斑向上下扩展比横向扩展的速度快,当病斑迅速扩展并绕干一周时,由于输导组织被破坏,因而导致病部以上枝条死亡。如环境条件对树木生长有利,病斑的周围组织则迅速长出愈合组织,阻止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枯梢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枝条便死亡。在东北、北京等地区,后期在病斑糟烂处形成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子囊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