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仔(拼音:bāo zǐ fàn)又称锅饭,粤语称为煲仔饭,日语称为称为土锅饭(假名:どなべめし)。
煲仔饭是源于广东广州地区的特色美食,属于粤菜系。种类主要有腊味煲仔饭、香菇滑鸡、豆豉排骨煲仔饭、猪肝、烧鸭、白切鸡等。通常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盖,把米饭煲至七成熟时加入配料,再转用慢火煲熟。
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较灵活,煲出来的饭也较为香口,齿间留香,回味无穷。吃煲仔饭时,记得尝尝饭焦的味道,又香又脆,把热气的饭倒在汤里泡一会儿再吃一样可口。
扩展资料:
传统煲仔饭做法——
食材准备:大米180克、香肠80克、酱肉30克、菜心6棵
辅料准备:生抽10毫升、糖3克、老抽2毫升、盐适量、蠔油3毫升、高汤4汤匙
1、将肉入锅煮开一分钟。
2、将肉取出,切成薄片备用。
3、将砂锅底抺上油。
4、泡好的大米入锅,倒入适量的水,要与平时烧饭水量相同,虽然大米已经泡过,但肉还会吸水。
5、盖锅中火煮。
6、煮开后,当饭开始收水,可以看到饭表面有一个个的洞,就将切好的肉片码入。
7、感觉水份已蒸发,略有点香就可以关火,焖20分钟左右。这时还可以打个鸡蛋,那就将肉码上一圈,中间打蛋。
8、焖的时候我们调个浇头,用生抽、老抽、蠔油、糖、盐和高汤调制。没有高汤可以用水加香油代替。
9、将菜心烫一下备用,用开水或高汤都可以。
10、将菜心码在锅的一圈,漂亮的一锅饭就全部完成了。
煲仔饭
粤音: bou1 zai2 faan6
普通话读音:bao 第二声 ,zi 第二声、fan 第四声
“煲仔饭”,听过广州话的粤语,似是念:bou zai fan,似乎“zai”这音是由《儿》变音而来。
《儿》,拼音er,拼音元音声母时,广音可在元音前加上z,过渡为zer,修饰为zai(一般地,变为广音时,可添加上辅音声母:w,h,y,z,x,ng,gh,等等);
《儿》,词尾,表示小,
《煲儿饭》→bou zai fan,广音;
《煲儿饭》→bao a buin,广东河洛;
《钵儿饭》→bua a buin,广东河洛;
《煲儿饭》→bao er fan,普通话。
煲仔饭,一道广受食客喜爱的粤式传统美食,其诱人色泽与香气,令人难以抗拒。它的正确发音,却常常引人疑惑,成为不少人心中的一块心病。
煲仔饭一词的读音,以粤语发音为准,其粤语读法为bāo zǎi fàn,其中:bāo的发音类似于普通话中的饱,zǎi的发音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仔,fàn的发音类似于普通话中的饭。
煲仔饭的粤语读音,源自其烹饪器具——煲仔。煲仔,是一种底部较小、口径较大的砂锅,因其外形酷似小罐子,而得名煲仔。煲仔饭便是使用这种煲仔来烹饪而成。
煲仔饭的制作过程,包含了米饭、配菜、酱汁的完美搭配。将淘洗干净的米放入煲仔中,加入适量的高汤或水,并放入配菜。常见的煲仔饭配菜包括腊肠、香肠、排骨、鸡肉、鱼片等。配料丰富多元,可根据个人喜好搭配。
当米饭煮至半熟时,淋入调制好的酱汁,酱汁的咸鲜滋味,渗透至米粒之中,形成诱人的色泽与香气。盖上煲仔,用小火焖煮,直至米饭完全熟透,酱汁收汁,煲仔饭便大功告成。
新鲜出炉的煲仔饭,香气四溢,米饭粒粒分明,配菜酥香软嫩,酱汁咸香浓郁,每一口都令人回味无穷。煲仔饭的美味,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烹饪方式,更在于其承载的粤式饮食文化与舌尖上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