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区别护理生理方面思考题

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区别护理生理方面思考题
2025-05-17 07:47: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区别:

1、表示含义不同:

(1)不完全强直收缩表示在低频刺激情况下,由于两次刺激之间肌肉部分处于舒张状态,因此产生的肌张力曲线呈振荡波形。也即肌肉在收缩后有过短暂的舒张,但还未恢复到正常的舒张状况时就已进入下一次收缩。

(2)完全强直收缩表示当刺激频率比较高时,肌肉处于持续稳定的收缩状态,各收缩波完全融合,不能分辨。也即肌肉始终保持收缩状态。

2、产生原因不同:

(1)不完全强直收缩产生的原因:当刺激频率比较低时,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落在前一收缩的舒张前期内。

(2)完全强直收缩产生的原因:当刺激频率比较高时,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落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内。

扩展资料

1、强直收缩的基本原理:

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

2、强直收缩:

亦称强直。在给肌肉以适当频率的重复刺激,即强直刺激时,由于单收缩相继累加,表现出大的持续性收缩状态。刺激频率低,收缩曲线呈锯齿状,是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频率增高,收缩增加,而曲线变得光滑,成为完全强直收缩。

但是超过某种限度,纵然再增高频率,由于后一刺激落后在前一刺激引起的不应期中,也是无效的,因此收缩不再增加。达到此限度的强直收缩称为最大强直收缩。

骨骼肌一般每秒10—30次以上的反复刺激可引起完全性强直收缩;但反应速度小的平滑肌,每秒6次的刺激就会引起强直收缩。而心肌由于不应期长,因此不产生强直收缩。

蝉的发声肌,单收缩是非常快的,即使以每秒1000次的刺激,也不出现单收缩的累加。在等长收缩时,人的骨骼肌可产生的最大张力。因为强直收缩是重复兴奋,因此出现与刺激频率相当的动作电位,这点可与挛缩和僵直相区别。

易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运动大多数是基于来自运动神经的反复冲动而引起的强直收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强直收缩

百度百科-不完全强直收缩

百度百科-完全强直收缩

回答(2):

简单来说:
单收缩(刺激频率最低):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
不完全强制收缩(刺激频率一般):刺激落入了上一次刺激产生的舒张期内,肌肉还没舒张完全,被刺激而产生又一次的收缩,所以收缩曲线是锯齿状的。
完全性强直收缩(刺激的频率较高):刺激落入了上一次刺激产生的收缩期内,肌肉还没收缩完全,被刺激而产生又一次的收缩,所以收缩曲线是平滑状的。

在正常人体活动中发生的最多的是完全性强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