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21.935米 机高:5.932米 翼展:14.70米 机翼面积:62.0平方米 空重:1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2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 内载燃油:9400千克 最大武器载荷: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35/250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500千米 航程:3680千米 动力设备:两台 Lyulka AL-31F;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 55,000 磅 制空性能:最大马赫数 2.35 实用升限:59,055 英尺,作战半径900 英里 自重:最大起飞重量 66,138 磅 武备:一门 30mm GSh-301-1 机炮可挂载空空导弹、攻地导弹先进指导/惯性制导 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lanker).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股役。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j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按静不稳定设计。该机主要是针对美国的F-16和F-15设计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苏-15和图-28P/128截击机,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显示出了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以及发动机良好的加速性能,飞行性能要高于第三代战斗机,但其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显示设备相对来讲要落后许多,且不具隐身性能。该机有多种改型,包括苏-27P单座陆基型、苏-27UB串列双座教练型、苏-27K舰载战斗/攻击型、苏-27KU并列双座战斗轰炸型、P-42(由苏-27专门改装的飞机,创造了31项官方世界纪录)等。至1992年,独联体国家已装备了300多架苏-27飞机,目前生产的飞机主要用于出口。 苏(su)-27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一种远程战斗机,于1986年陆续装备部队,目前是俄罗斯空军的主战飞机。 该机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机高5.932米,最大起飞重量29000千克,装有两台推力为13500千克的涡扇发动机,总推力27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M数2.35,作战半径 1500千米。 苏-27飞机采用了双立尾布局、翼身融合体先进气动技术,置于机身下方两侧的方形二元进气道有可调进气斜板, 并配有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良好的气动外形和操纵品质可以使飞机一改机头在前的飞行姿态。 1989年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普加乔夫驾驶苏-27飞机做出了机尾前行,机头后仰, 最大飞行迎角为 110度-120度的“眼镜蛇”机动,在时速为125公里的条件下不失速,引起了西方国家航空界的轰动。 发展史 [编辑本段] 60年代的战斗机设计师们认为:最大的飞行速度、最高的飞行高度是战斗机取胜的法宝,在未来的空战中,远程导弹的使用将使近距离格斗成为历史。因此,能够 携带远程空对空导弹将比飞机的机动性更加重要。但在越南战场上,具备这些特点的美国F-4 "鬼怪"战斗机却屡屡被"落后"的米格-21 ,甚至米格-17 击落。美国开始反思这种设计思想,并于1969年开始设计远距离与近距离空战能力并重的F-15 ,到1974 年,第一架F-15A 和TF-15A (后改编号为F-15B)正式进入美国空军服役。 苏联一直在关注着美国的研究。当美国正式开始设计F-15 时,苏联认为有必要研制一种在空战能力上至少与F-15 相当的制空战斗机,并在1969-1970 年间将设汁任务下达给苏霍伊,米高扬和雅可夫列夫三个著名的飞机设计局,1971 年,苏联国防部要求未来新型战斗机(PFI)的性能必须相当于美国的F-15 , 军方对PFI 的设计指标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飞机的最大马赫数在2 . 35 以上;在11 000 米的最大速度为2 500-2 700千米/时之间;海平面最大大速度为1400-1500千米/时之间;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为300-350米/秒;实用升限在21000-22000米之间;海平面上不带副油箱航程为1000千米;高高度上不带副油箱肮程为2 500千米;使用过载8-9G;从600千米/时加速到1100千米/时的时间在12-14 秒之间;从1 100加速到1 300 干米/时的时间为6-7 秒:起飞推重比为1 . 1-1 . 2。另外,PFI项目还提出了详细的任务与武器要求。总之,未来的新型战斗机将在性能上达到美国F-15 和尚在设计的F-16 的水平。它的典型作战目标是美国的F-4 和F-111 、欧洲的“旋风”、“美洲虎”和中国的歼-6 。 PFI项目 苏霍伊设计局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在1971 年早期时候提出了T-10方案,该方案的设计编号为苏-27 ,不过这一编号在当时是严格保密的。鉴于T-10 的方案采用了较为独特的腹部进气式布局。为了减小竞争风险,苏霍伊设计局同时还提出了“备份”版的T-10 方案,该方案的侧面非常类似美国的F-14 ,原来的T10 被称为T-10-1 。巧合的是,同样参与竞争的雅可夫列夫设计局也搞了两种方案,只是其中的一种是另一种的放大型罢了。尽管如此,苏霍伊设计局认为T-10-l 的气动性能潜力非常大,因此把它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总设计师帕雷尔.苏霍伊亲自领导该方案的选型与发展。 T-10-l 的机翼采用了固定式后掠冀,后掠角为45度。从俯视图上看,整个机翼象是鲨鱼的背鳍。预计两种T10的起飞重量都在18000千克左右,而且已经决定采用双发市局,如果要让起飞推重比达到1.15,推力必须达到20 600-20800千克之间,即单发最大推力至少达到10 300-10 400千克之间。在当时,能达到这种推力的发动机有二种:AL-31F,D-30F-9 和R59F-300,由于飞机的结构设计还未完成,具体的发动机型号将在以后决定。接下来是武器系统的选择。最初计划为苏-27 挂载2 枚K-25 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6枚K-0 红外制导近距导弹,并安装-门备弹250发的AO-17A双管30毫米机炮。雷达使用的是米格-23M的Sapfir-23MR雷达,对空探测距离为40-70千米,对地为20-40千米;带红外探测追踪传感器和光学/电视瞄准系统的光电系统;头盔瞄准具和两部处理器, 可以直接处理雷达和光电系统的数据资料并显示在阴极显示器上。 另外,导航、自卫、无线电系统也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在综合了这些系统之后,苏霍伊设计局根据风洞实验结果对T-10-1的大概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该机无法完全满足空军的要求。苏霍伊设计局便改进了一些没计,如加大起飞重量、减少武器数最,改善了飞机的性能。在此时,飞机也根据要求可以挂载新一代的空对空导弹如K-27和改进过的K-60M 。 1972 年,空军召开了第一次与PFI有关的设计局会议。在会议上,各设计局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苏-27(当然还有“备份”版的T-10) ,米格-29 (当时该机采用高单冀,两侧进气和单发结构,此时的米格-29还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米格-29)和雅克-45轻型战斗机、雅克-47重型战斗机。两个月后,召开了第二次PFI会议,米高扬设计局映示了新设计的米格-29,并且起飞重量为12 800千克。而雅可夫列夫设计局的方案由于将发动机布置在机冀上、容易因发动机故障导致飞机失事而被淘汰。但真正有关PFI的决定将在第三次会议上公布。米高扬设计局在此次会议后,提出了一个意见:将PIF项目分解成两个独立的项目,即同时发展苏-27 那样的多任务重型故术战斗机 ,和米格-29那样的轻型战术战斗机,它们将使用统一的主要设备和武器。这是自1971 年以来的,苏联空军和飞机制造工业首次面临这样一种情况:80 年代的苏联空军战斗机群将由两种飞机组成!就象美国空军计划的那样。 让我们先偏离一下主题。美国空军在YF-15开始试飞后,就认为F-15过于昂贵,不可能经受得住大规模战争中的大量消耗,因此必须有另外一种飞机与之配合;简而言之就是由重型的F-15担负争夺和掌握制空权的任务,而由另一种便宜的战斗机与敌方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这种轻型战斗机的武装不必很强,只要能带两枚近距导弹和机炮就行了,但它的机动性要好。1972 年1 月,美国的“轻重量战斗机”计划开始实施,这就是后来的F-16。事实上,苏军的多次研究也表明:截击任务要求飞机能够保持与地面指挥所之间得通讯联系、同时必须具备高性能的爬升率和加速性,另外还必须装备有可以上视和下视的大功率雷达;如果是掩护任务,就要求飞机有较大的航程;而在近距离格斗空战中,高敏捷性、推重比、大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在当时,这些高性能要求很难在同一种飞机上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另一方面讲,也没有什么限制说空军只能装备一种战斗机。于是,事情就这样决定了:空军未来的主力战斗机将由两种机型构成,一种是多任务的重型战斗机,它必须有能力控制敌方防线后战役纵深(250-300千米)范围地区的制空权---这个指标与美国空军给F-15的指标一样;另一种是轻型的战术战斗机,它的作战范围主要在敌我交战的前线或敌后战术地域(100-150千米)争夺制空权---这个指标也同F-16一样。 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有很大的燃料携带量,并且要增加远程导弹的数量(增加到4 枚)、可资料上传的导航系统,先进的通讯和自卫系统;同时它还必须能执行截击。而轻型战术战斗机则必须容易制造和操作,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问题的话,稍加地面训练的飞行员也能操作它,它的武器只需要2 枚远程导弹和相应的近距离格斗武器。在生产花费上,生产l 架重型战斗机的资源可以生产2 架轻型战斗机,由这两种战斗机组成的战斗机群(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的组成比率大约为7 : 3 )将得到最大的效费比。在1972年末,苏霍伊和米高扬设计局都得到了各自的合同,以发展苏联空军未来的下一代战斗机---苏-27和米格-29。
(1)支持CPU的类型与频率范围
CPU插座类型的不同是区分主板类型的主要标志之,尽管主板型号众多,但总的结构是很类似的,只是在诸如CPU插座等细节上有所不同,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主板CPU插槽的不同分Socdet 370, Socdet A,Socdet 478,Slot 1和Slot A等几类,它们分别与对应的CPU搭配。
CPU只有在相应主板的支持下才能达到其额定频率,CPU主频等于其外频乘以倍频,CPU的外频由其自身决定,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主析支持的倍频是有限的,这样,就使得其支持的CPU最高主频也受限制,另外,现在的一些高端产品,出于稳定性的考虑,也限制了其支持的CPU的主频,比如现支持雷鸟的一些主板就是这样。因些,在选取购主板时,一定要使其能足够支持所选的CPU,并且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
(2)对内存的支持
内存插槽的类型表现了主板所支持的也即决定了所能采用的内存类型,插槽的线数与内存条的引脚数一一对应。内存插柄一般有2-4插槽,表现了其不同程度的扩展性。另外,对于用SDRAM内存的插槽而言,即使有四个插槽,DIMM3和DIMM4也共用一个通道。因此在插满内存条的时候,DIMM3和DIMM4要求必须是单面内存且容量相同,否则计算机将无法识别。因此,除非为将来的升级做打算。
(3)对显示卡的支持
主板上的AGP插槽是应用于显示卡的专用插槽。AGP是Intel公司为了提高受到PCI总线结构性能限制的高档PC机的图形处理能力而开发的一种标准,AGP不是一种总线,它是一种接口规范,可以使显示数据不经过PCI总路线,直接送入显示子系统。这样就能突破由于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从而达到高性能3D图形的描绘功能。AGP标准可以让显卡通过专用的AGP接口调用系统主内存做到显示内存,从而大大提高了显示数据的传输速率,目前主板的AGP工作模式主要是AGP4X,其对应的传输速率为1064MB/S,随着显示性能的迅速提高,其功耗逐渐增大,并且对稳定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两年前提出的AGP PRO插槽标准现在开始普及了起来,AGP PRO要求显示卡通过AGP插槽能得到独立的3.3V供电,并且通像DIMM槽一样的卡子获得更牢固的固定方式,从外观上看,AGP PRO插槽比传统的AGP槽在尾部长出一小段,并且有固定用的卡子,这比较容易辨认,AGP PRO插槽兼容传统AGP接口的显示卡。对于采用i815,sis630/730,VIA KM133等芯片组整合了显示功能的主板,是否提供额外的AGP插槽也是其一项重要的指标,没有AGP插槽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升级显示卡的可能,对显示系统有较高要求的用户,不适宜采用这种主板。
(4)对硬盘与光驱的支持
主板上的IDE接口是用于连接IDE硬盘和IDE光驱的,IDE接口为40针和80针双排插座,主板上都至少有两个IDE设备接口,分别标注IDE1或者说primary IDEt和IDE2或者 secomdary IDE。
(5)扩展性能与外围接口
除了AGP插槽和DIMM插槽外,主板上还有PCI,AMR,CNR,ISA等扩展槽标志了主板的扩展性能,。PCI是目前用于设备扩展的主要接口标准,声卡、网卡、内置MODEM等设备主要都接在PCI插槽上,主板上一般设有2-5条PCI插槽不等,且采用MircoATX板型的主板上的扩展槽一般少于标准ATX板上扩展的数量,一般家庭用户,可能需要一个PCI槽接声卡,另一个接内置MODEM或网卡,再考虑以后的升级需要,三个PCI插槽可能是最低的要求。
(6)BIOS技术
BIOS是集成在主板CMOS芯片中的软件,主板上的这块CMOS芯片保存有计算机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CMOS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程序。现在市场上的主板使用的主要是Award,AMI,phoenix几种BIOS.早期主板上的确良BIOS采用EPROM芯片,一般用户无法更新版本,后来采用了Flash ROM,用户可以更改其中的内容以便随时升级,但是这使得BIOS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而BIOS一旦受到攻击,主板将不能工作,于是各大主板厂商对BIOS采用了种种防毒的保护措施,在主析选购上应该考虑到BIOS能否方便地升级,是否具有优良的防病毒功能。
这个问题可以上百度搜索答案,LZ真的太有闲情逸致了......只能说SU27是一款针对美国具有先进电子系统飞机而研发的高机动性战机,机动性非常好,从而研发了很多的衍生型号,通过多年的应用和一直的改良,现在飞机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