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学习高中历史啊

2025-05-18 16:10: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影响历史材料题解答的三大心理因素
在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中,材料题居于试卷的核心地位。除了材料型选择题以外,非选择题部分均为材料解析题。可以说,答好了历史材料题,就是答好了历史题。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考生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相关历史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外,还要能够闯过以下三道心理关口:耐心、细心、信心。
一、耐心
所谓耐心:是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遇到难题不退缩,坚持做到底。对于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够保持平稳心态,对其中的图片、表格、材料出处以及注记、事件年代所透露的信息,详加顾及,最大限度地淅出,不留死角;不因材料文字长、语义深而受阻。做到了这点,对历史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就会完整、准确、合理,就能为下一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解题环节,准备充足的“食粮”,从而为试题的完美解答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缺乏这种耐心,解题的“原料”供应就得不到保障,答案的内容就不能做到准确与完整;对问题观点的看法就可能是荒谬的或者是片面的;论证观点的理由就不完整、不充分和不具体。下面以2006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27题(“20世纪广东婚俗”)为例,对上述情况加以说明。
该题由四组材料构成,文字阅读量高达833字。在解题过程中,许多考生因担心时间不够,不能做到耐心、详细阅读材料,导致所摄取的有效信息不完备,答题频频失误,使得该题得分率不足百分之40。
【原题(部分)
材料一在20世纪初期,广东的青年男女年龄达到l6Y20岁,就可以谈婚论嫁,以财产、金钱、门当户对为条件,婚前男女当事人从不见面,完全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盲婚哑嫁包办式婚姻,“一夫多妻”公开、合法,在婚姻嫁娶上,广东各地基本上是按照“三书”“六礼”的习俗程序进行。时值清末,也有大户人家女儿在外私订终身甚至私自同居。父母见生米煮成熟饭,也只好同意择日回乡举行婚礼。不过,这种婚礼没有鸣锣开道,没有仪仗队,更没有媒人带路,成了半新半旧、半中半洋的婚礼。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广东婚俗的特点及其原因。
【评析】对于“特点”的归纳,由于考生对材料阅读不规范,要么只是草草读了前几行,便匆忙下结论(“仍然传统”);要么是忽略了材料内容的中间部分,仅看了一头一尾内容,便下结论(“半新半旧、半中半洋”)。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够顾及“特点”的两个方面,得出“有传统、有现代”结论。至于将两种情形都点出,然后再进行分析比较的,则几乎龋如。
前问“特点”的失误,还连累了后问“原因”的完整分析。考生的答案,要么是对前一、要么是对后一“特点”原因的分析,绝少有考生对两“特点”原因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答案当然不会完美。
(答案】特点:仍然传统,但也出现了自由恋爱与半中半洋的婚礼。原因:传统是因为处于旧王朝统治时期,封建礼俗根深蒂固(注:对前者分析);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海外及西方自由思想影响,但还不成气候(注:对后者分析)。
二、细心
一细心,就是“用心细密”,不粗心,不遗漏。对所阅读的历史文字材料,字斟句酌,完整提炼,周密阐述;对图片、表格、文字混合型材料反复对照,列出异同,全面整理,有条不紊;密切注视历史材料的时间与出处,并针对相关的史实展开联想,以使答题“心中有数”,反之,做不到上述几点,历史答案的内容就不完整、事实就模糊、数据就不精确。2007年山东文综历史第Z7题的第二小题可以作为典型例证。
【原题(部分)
材料一(略)。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一一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中〔注:罗斯福新政一一笔者加1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6分)
【评析】材料二所设计的问题,内容要点多、分值大,需要考生细读材料、细加分析、详细作答。 前问=“社会保障”内容包括“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两大方面,考生应以此为突破口,将涉及这两方面内容详细列出,分点整理。许多考生不能依照上述要求规范解题,使得该问的回答很不成功。具体表现为: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能从工作、生活两方面作答,将“社保内容”笼统答成是“民生”;或要点语无伦次,缺乏逻辑和分类;或答些与题干要求无关的内容(如: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或要点严重不全,大量丢分。
后问;由于不少考生对有效信息的提炼不完整,对设问的寓意没有吃透,不能从政治(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回答问题,失分也相当严重。
【答案)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政治);促进经济恢复(经济)。
三、信心
信心,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遇到难题时,不悲观、不气馁,坚信“现行高考历史试题中,特别难的题目并不多,遇到一些稍难题目,只要能将老师平时传授的‘十八般武艺’亮出来,是肯定能够解决的”。然而,有一些考生,虽然平时成绩并不差,只因有畏难心理,遇到题目的材料较长,文字较深奥,史实、观点不熟悉时,就会“临阵退却”,甚至连本来能够回答的部分一并放弃,甚为可惜!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题中的第一问就是很好的题例。
【原题(部分)
“分别指出图一(南京静海寺)、图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评析】本小题中的图二是辛亥革命的高潮表现、图三是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考生不难答出它们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可是图一(南京静海寺)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新课标教科书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大概只有南京的考生知道,非南京籍考生则易于选择放弃!其实,本答案是可以得出的!根据后面材料二(“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可以断定:静海寺是中英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字地,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其地位处于起始阶段。导致该问回答失败的因素有:一是试题本身的缺憾,“静海寺”情况介绍放在后一材料中,违背正常排序;二是考生心理上的弱点,他们要是能够抱着“除非是错题,否则我一定能!”必胜的信念,坚拷下去,仅凭借材料,就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回答(2):

主观题你得多练习历年各省高考真题,,真题很重要,是培养你答主观题思路的必备。选择题就需要通过对课本所有边边角角的不断温习记忆。你可以自己做个总结,如时间方面的,比如1929年,都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光知道大概的史实是不够的,,你需要细化到每个时间,地点,人物。。加油,除课本、真题还有老师给的习题之外,我觉得不再需要看别的参考书,会打乱思路,浪费时间。尤其是总结类的,,都不如自己亲手做的深刻,,不过你可以参看以下作者总结的思路方便自己快速总结。到快考试的时候,自己的总结既能给自己增强信心,也确实好用哦。加油,祝你高考顺利,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继续问我。

回答(3):

历史背诵是得不到高分的!你要把所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类!对比联系记忆!看历史要当做小说来看!把历史人物和他相关的事件分类对比记忆!如果你对历史不是很喜欢,那么也可以背诵。答主观题,方法一个:把你想的到和题有关的都写上。写错了不扣分,对了得分!

回答(4):

历史是个融会贯通的东西
主观题应该蛮简单的才是,排除法是最优先的解题方法
对于历史的学习,不应局限在对某一册书某一个史实的理解上
而要能够联系当时的背景来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世界会是这样
并且要能将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联系起来
不能孤立的去背,否则联系不起来做题的时候一样没效率

回答(5):

我高中就是文科的 说实话 很佩服你 可以背的下那么多东西 姐姐我是 什么都没背的 别人问我史实 我也不那么清楚 所以后果很严重 其实 历史大体重要的是技巧 特别是 像你这样 基础这么好的 选择题 第一感觉比较重要 除非 绝对肯定 否则 不要轻易改变你的 答案 主观题 用点答 把题目问什么龙清楚 再选择要回答内容的几个方面 最后 按点回答 这样 你至少历史 7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