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方格纸、橡皮泥

2025-05-08 01:34: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用玻璃板不用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中,玻璃板的两个面都会成像,这会对实验现象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2)实验中使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在棋子A的一侧观察棋子A的像,既能看到棋子A的像,也能看到替代棋子A的棋子B.
棋子B不能和棋子A的像重合,可能是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
(3)要想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可以用光源把棋子照亮.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光屏能承接实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直接观察光屏上无像;
(4)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小红要进行多次实验;
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用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并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或将白纸沿原来镜面的位置对折,看像与物对应点是否重合.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薄;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能成像,所以对实验探究会有很大影响;
(2)便于比较像和的大小关系;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可以用光源把棋子照亮;没有;虚;
(4)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该用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并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或将白纸沿原来镜面的位置对折,看像与物对应点是否重合.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