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昆仑结尾的“”千秋工罪,谁人曾与评说“”两句在全词有什么作用

2025-05-20 02:43:5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全词通过描写昆仑山的雄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结尾的“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总结全词:这两句既是对全词内容的总结,也是对主题的深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历史功过、现实情况的深入思考。
2. 提升全词的哲学思考:通过这样的结尾,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昆仑山的描绘,更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反思。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批判,也展示了他的高瞻远瞩和非凡胆识。
总的来说,这两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全词更具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回答(2):

总领全文,点名主旨

回答(3):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是一位历史巨人发出的深沉的喟叹。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这千秋功罪,又当如何评说?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