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怎样定美女的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题
2025-05-21 06:58: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概括来讲,古人的美女标准是肤若凝脂、柔弱无骨、小巧玲珑、明眸皓齿。这一点,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可谓风格迥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看不懂西方美女,而西方人选的东方美女也与东方人自己选的美女大相径庭的原因。而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粗壮结实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柔弱细腻 这一时期,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 内外兼修 这一时期,人们重于装饰,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尤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如曹植的《洛神赋》所向往的美女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美女观完成了一轮循环,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 ◆隋唐时期: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当时女性的性感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宋元明清时期: 娇小妩媚和三寸金莲 宋朝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时代精神与审美习俗皆为之一变,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其中最刺目的就是五代时出现的缠足,到北宋中叶以后形成了“三寸金莲”的崇拜。 ◆近现代: 从自然走向性感 清末,整个社会还是把“林黛玉”作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国时期仍是主导性的美女标准,受西方影响,女性不再以缠足为美,性感美有所抬头。 民国期间,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代表人物如赛金花、胡蝶等。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倾向前苏联之风,喀秋莎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文革中受政治影响,女性的美丽标准是“比男人还男人”,此期间禁忌美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切才又步入正轨。 今天,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美女的标准不再单一,特别是容貌、独立个性和知识素质已成为重要的参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回答(2):

一、年龄。以年轻为美,大约以青春为最美:也有人主张不同年龄段,各有长处。 二、容貌。中国古代最重视容貌美。头发以黑而有光泽为美;眉以细长而弯为美;目以弯细含笑为美;口以小为美;齿以整齐洁白,形如扁贝为美;脸以鹅蛋形为美;肌肤以白晰柔嫩为美。所谓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者便是美。 三、体态。先秦至唐,大体以体长个高为美,所谓颀硕丰艳之立美。宋至清,多以体材适中为美,“修短得中,襛纤合度”,“不肥不瘦,长短适宜”是最理想的身材。腰以纤柔为美,所谓“杨柳细腰”;手以纤细柔嫩为美;足以纤小正直为美。整个体态,以身材苗条而肉体丰满,体态轻盈、舒徐优雅如弱柳临风为美。中国古代女性美标准中,一般不太注意身体的曲线美及身体各部位的比列,而以体态婀娜多姿为美。 四、情态。古代文人才子很注重女性的“态度”美,李渔所谓的“媚态”,也有称为“神韵”美的,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韵味”,如《美人谱》所说的“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等;卫泳所说的美女的态、情、趣、神、心等。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五、修饰。古代文人一般多主张适度修饰。修饰要与女性的体貌相协调;要与其家境,经济条件相适应。这一点于今仍有现实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