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典型妄想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logical starting point)。
以倒霉蛋性质的被害妄想为例,被害妄想的逻辑起点是“自罪妄想”(guilty delusion)或“罪恶感”(guilt)。这些患者在妄想形成的极早期,其被害妄想的雏形是骤然或隐约闯入其意识领域的“担心安全受到威胁”或“担心有人欲谋害其”的强迫怀疑(obsessive doubt)。当患者出现这样的强迫怀疑时,会引起其恐惧不安。为消除此种恐惧不安,患者开始刻板重复地验证其被害的担心是否合理,具体做法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患者会寻找他的安全受到威胁或有人谋害其的证据,即典型的强迫核查(compulsive checking),另一方面患者会寻找导致其被害的缘故,即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害”的理念指导下,追溯以往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无意”地得罪、触怒或冒犯了某个或某些人,以致他们在多年的“耿耿于怀”之后,终于出手报这“一箭之仇”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以自己独有的逻辑和认知模式来搜集“证据”,对于接近其信念或结论的信息,即所谓似是而非的信息,按其自己的方式解读为“板上钉钉”的铁证。对于明显有悖于其信念或结论的信息,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么将之解读为迫害方释放的“烟雾弹”,掩饰其迫害目的,达到“欺骗”他或转移视线的目的。患者就是在这样的强迫怀疑、恐惧焦虑情绪和自以为是的强迫核查行为的共同推动下,被害妄想最终定型、固化,甚至系统化。只是,许多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会认为,与自己认定的“原罪”相比,自己受到的“惩罚”太过分了,而且迫害者既不言明,又深藏不露,让自己莫名悲愤。
再以在女性患者中颇为常见的嫉妒妄想为例,嫉妒妄想的逻辑起点是患者在与配偶关系中处于“劣势”的自我评价或自卑感。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在其配偶眼中“人老珠黄”,而相信其配偶所拥有的“优势”对其他年轻女性有很强魅力;或因为她们相信其配偶有所有男人都有的“家花不如野花香”的信念,而在外招蜂引蝶、眠花宿柳。如同前述被害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样,由强迫怀疑,引起焦虑情绪,进而以寻找配偶出轨的蛛丝马迹和其坚信的“铁证”为手段的强迫核查,最终走向妄想定型乃至系统化。
“倒霉蛋”性质关系妄想的逻辑起点同样是自卑和自责。患者以对自己人品、言行、家世、相貌等方面的自卑和自责为其关系妄想的原因,即认定其在这些方面有缺陷或“原罪”,导致他人有理由鄙视、嘲笑其。在此逻辑起点之上,患者开始有强迫怀疑,注意环境中特别是周围人言行中针对其自卑自责内容的信息,进行强迫核查。在此过程中,似是而非的“迹象”又是“板上钉钉”的证据,甚至那些毫无关联的信息,也被患者牵强附会地解释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至于那些有悖于患者先入为主逻辑起点的信息,又会被忽略,或被指斥为“假象”。经过以上加工过程,患者以自卑自责为逻辑起点的强迫怀疑即演变为成型的关系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