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蓟马。炭疽病、叶斑病,用溴菌腈,或苯醚甲环唑,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锌,或丙森锌等进行防治。草白粉病,用硝苯菌酯(卡拉生)、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嘧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等进行防治。白粉虱、蚜虫、蓟马,用啶虫脒、吡虫啉、藜芦碱、吡蚜酮、烯啶虫胺、苯氧威、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噻嗪酮、联苯菊酯等叶面喷洒进行防治。
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蓟马。炭疽病、叶斑病,用溴菌腈,或苯醚甲环唑,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锌,或丙森锌等进行防治。草白粉病,用硝苯菌酯(卡拉生)、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嘧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等进行防治。白粉虱、蚜虫、蓟马,用啶虫脒、吡虫啉、藜芦碱、吡蚜酮、烯啶虫胺、苯氧威、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噻嗪酮、联苯菊酯等叶面喷洒进行防治。如果菊花叶片上出现白斑,可能是白粉病,也有可能是白锈病。
白粉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白粉斑点,以叶正面居多,叶片、叶柄和幼嫩的茎叶易感染。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发病的叶片和嫩梢卷曲、变形,甚至凋萎致死。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三种:清除越冬杂草,合理浇水施氮肥,防止猛长突
发。整枝打叶,保证通风透光。用多菌灵预防,也可用1000倍退菌特液喷洒,或用0.3至0.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左右,就会赶到良好的效果。
菊花病虫防治
病害
斑枯病又名叶枯病。4月中、下旬始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收花后,割去地上都植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施1比1比lbo倍液波尔多液和50%托市津l000倍液。
枯萎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发,开花后发病严重,为害全株并烂根。防治方法:选无病老根留种;轮作;作高畦,开深沟,降低湿度;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l000倍液浇灌。
虫害
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虫和害螨充足的养料与栖所。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网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过害虫或害蹒的为害。菊花上重要的害虫有蚜虫类、蓟马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和二点叶蹒等。次要的害虫有切根虫、拟尺蠖、斑潜蝇、粉虱、毒蛾、粉介壳虫、细蹒等,种类可说相当多。供内销的菊花(切花或盆花),只要不影响花的品质,可容许少量害虫的发生。
杂草
菊花栽培大多属于露地栽培且与水田轮作,一般水、旱轮作田常见之旱田杂草,皆会发生于菊花田中。杂草的竞争危害与菊花的栽培方式、草相、密度、竞争时期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杂草对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可直接造成菊花之生长不良、品质下降,不利于田间之管理作业等。
田区及田的四周围环境所发生的杂草,其非竞争性危害可成为病虫之寄主或栖息所在,而间接造成损失。平地旱田所发生的一年生杂草,发生在高温季节的杂草种类有芒稷、牛筋草、马唐、香附子、马齿苋及野苋;在低温的秋冬季节主要杂草有鹅儿肠、鼠曲舅、小叶灰藋、小叶碎米荠、山芥菜、泥胡菜、早苗蓼。杂草对菊花生长除直接于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亦不利于菊花田间管理作业或容易滋生其它病虫害,故于菊花栽培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适当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