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商运,对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龙一号”是当前世界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首堆投入商运为“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龙一号”设计寿命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88%,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于15年5月7日开工建设,在5年多的建设过程中,近20万人参与制造和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三代核电型号标准体系,走出了一条自主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运,将大幅提升中国核电行业的竞争力,同时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机组装机容量116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多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此前,全球只有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三代核电技术。三代核电代表着核电强国的核心技术水平。研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电型号,是中国核电人几十年来的梦想。我国核电发展之初,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路线:一条是引进国外技术,有经验可参考,核电站工程很快就能落地,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能出口;另一条是自主研发,所需人力、财力巨大,研发周期长。在引进技术上,我国早期的核电关键设备,大到压力容器,小到一根电缆、一颗螺丝钉都需要进口,经常被“卡脖子”,严重制约着我国核电发展 。华龙一号”从1997年开始研发,研制团队坚持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走出了一条国产化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目前,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完全具备了批量化建设和独立出口的能力。
“华龙一号”采用了世界最高核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在建设之初,研发团队就把机组全寿期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甚至是极端事件都考虑到,反应堆厂房采用了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外部剧烈撞击,同时抗震水平也从以往核电站的抗六七级地震提高到了抗九级以上强震。
这标志核电将来会有大发展。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核电将是人类可利用的再生能源之一,核电商用意味着核电前途无量。
我觉得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也是标志着核电技术开始投入商运。
华龙一号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核电控制技术领域已经跻身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说明我国核电技术的成熟。
这标志着我国将开始大量使用核电生产发电,以减少燃烧发电等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