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
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对做题更甚。不坚持去思考,不仔细去联想,类比,总结只相当于背书,是学不到数学的本质的,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举一个例子:中值定理那块的证明题,一开始不会证,我就忍住不去看答案,自己去思考,有时候一晚上都在思考一个题。这样思考,我会想到很多知识点并加以整合,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解这一类题就会顺畅很多。考研的题肯定是自己没见过的,平常做题时不会就去看答案,考场上可没有现成的答案看啊。
学数学的时候如果不思考就不会发现数学的美,就不会感觉到原来数学这么有意思。找不到这感觉,学数学简直是个煎熬,或者虐心!考完研以后,我就有个计划要好好学数学,一是因为喜欢上了数学,二是因为对我来说,读研究生时还要经常用到数学?。
(2)作总结,并经常温习总结,做到问题不积压。
自九月份开始,我每次作总结都会把我手头上的资料书,课本翻一遍,力争思考的全面深刻,更尝试抓起本质,我不认为我一次就能把问题看全看透,所以我每做完一个总结都会经常温习,思考以求得出新的东西-----更本质,更简洁的总结。每思考一次会加深一次印象,也加深了理解。
其实问题不积压的道理大家都懂,一个问题不会可能导致一连串的问题都不会的“蝴蝶效应”!但是真正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的人不多。我经常培养自己查漏补缺的意识,发现问题要即刻试图解决,即便当时解决不了也要把问题记下来,记在醒目的位置,以便自己得到灵感的时候能及时解决问题。
(3)做标注。
不管是做全书,还是做其他资料,做的时候我都会注意仔细标注,这样可以在下一次复习时尽快抓住重点,节省时间;也为作总结提供了诸多便利。
(4)上自习时不带手机。
考研需要静心,很多国家大事可以暂时放一放,考完研再处理的。
(5)打草稿要整洁,不要潦草。
不要吝啬草稿纸,草稿纸上有点空就想演题,最后肯定是得不偿失。根据墨菲定律:“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混乱的草稿很容易导致计算的错误,导致难以看出题目的思路。这样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会影响学数学的信心。做真题时会经常发现,很多时候得出的答案出错都是因为计算,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做到快与准的统一。另外在此多说一句,做大题时要有足够的觉知,也即警觉度,特别对于审题和计算,一旦出错讲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对解大题的信心的塑造。
希望洛阳太奇的回答能够给您帮助,祝您成功
要注意的几点:
一、坚持坚持再坚持,要想今天我一定要做完什么,做不完不睡觉。
二、专心,学习就是学习,不要一会干这一会干那,特别是看flash的时候。
三、集中,不要相信什么细水长流,就像背单词,你一天背50个,第二天再背50个,几天下来后边没记住,前边又忘了,你一天背200个,连背五天肯定记住很多。其他复习也一样,不要一天复习一章,而是一天复习一本。
四、不要用太厚的书,天天背着很累,干学习就是不见书变薄是很打击信心的事,非要用厚书可以拆成几本,一天一本有成就感
五、不要怕累,没有任何人是轻轻松松考上研的,不付出努力就是不行
六、别说郁闷,郁闷是偷懒不想干活的代词
七、上网、玩游戏能不玩就不玩,考上再说
八、不要跟别人比,人比人气死人,自己按部就班复习,不要被别人影响
小小的自我介绍
曹同学
考研数学分数:123分
学院+专业+学习方式排名:9
我的备考经验
01时间规划
02数学学习方法
03备考“三不要”
不要身体勤奋,思维懒惰;
不要三心二意,四面出击;
不要迷信“偶难奇易”。
04我报班的感受
05老师对我的帮助
本期还邀请到了曹同学的任课教师:
云南新东方考研数学名师:王淑艳老师
给21考研的小伙伴们几点备考方法
01备考规划
阶段一:基础(3-6月)
阶段二:强化(7-10月)
阶段三:冲刺(11-12月)
阶段一:基础(3-6月)
1.考点+计算量
2.考研基础题通关
考研基础题60分
下面几个题属于这阶段的,尝试做一下看看:
例题(2020数一、二)
例题(2020数三)
阶段二:强化(7-9月)
1.题型分类训练+计算量
2.考研综合题难题通关
(可以开始刷真题—热度)
3.综合题40分
难题20分
下面几个题属于这阶段的,尝试做一下看看:
例题(2020数一)
例题(2020数二)
例题(2020数三)
阶段三:冲刺(11-12月)
1.综合训练+把控时间
2.刷真题—套路
3.模拟考试
下面几个题属于这阶段的,尝试做一下看看:
例题(2013数一)
例题(2017数三)
02推荐教材
03推荐习题集
《1800》汤家凤--题型与真题接近,综合难度较小;
《1000》张宇--难度偏大;
《660》《330》李永乐—题型与真题接近,但是题型分开;
《考研数学习题集》新东方刘丽文—题型最全,考试题目都在里面。
考研数学备考“三段论”
太奇今天分享的是一位考研高分学姐的数学备考的“三段论”。
1、夯实基础阶段
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把基础打牢。由于大一的时候基础很不牢靠,甚至还有过挂科的经历,所以这一阶段我的重点是梳理一遍教材,强化薄弱环节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事无巨细,这期间我养成了随时笔记的习惯,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题目我都写在笔记上,反复的看,并和研友交流讨论,直到弄懂,基础阶段复习完成之后,我已经记满了两个笔记本。
2、提高加强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我感觉已经把大一大二时候落下的基础渐渐补了回来,一些考研常规题目我也可以做的得心应手了。这一阶段,我把重心放到了知识点的整合上,尝试做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最主要的是,根据考研大纲,熟悉考点,根据这些点逐一复习,有的放矢。
另外真题真的非常重要,在做了几套真题后就会发现考研数学的一些侧重点,有些考点是常考的,比如渐近线、间断点这两个考点有几年总是隔年的考查。我建议看真题时最好要有一套成套的试卷的形式,这样看到的真题比较有整体性,对考点有个把握。
3、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放下了课本,辅导书,在原先做了2遍真题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的真题研究,这次我主要是总结出题的考点,应对的方法,对考点进行系统的自行梳理。
真题梳理好,然后就是模拟卷的练习了。模拟卷的种类有很多,大家可以适当的选择,在考前进行练手。这个阶段的试卷最好买一些命题人、阅卷人的著作,因为这些老师才是真正和考研数学命题关系最紧密,了解考研的出题方向和规律。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把近两年的真题保留,不要做,留到冲刺的时候做"终极模拟卷"做,这样对我们的评估最为准确。
经过用心去学习,你觉得考研数学难吗?好像是不容易。如果感受不到数学的美,那么大家学起数学来可以说就是煎熬,乃至虐心!但是如果你愿意去思考,慢慢的你会发现数学原来这么美,甚至如此性感。只要你肯摸索、肯总结、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希望洛阳太奇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祝你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