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三色杯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025-05-05 11:54: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三色杯是怎么制作的?老外亲自实验,原来是与密度有关系

回答(2):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1mlCCl4、2ml H2O、1ml异戊醇(不得振荡)。用湿润的玻璃棒沾取少许KI与单质碘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
  实验原理:CCl4与H2O、H2O与异戊醇,两两互不相溶(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不易溶)。三者的密度还有别(CCl4为1.595、异戊醇为0.81),所以可以保持以三层的形式存在。
  但CCl4与异戊醇互溶(相似相溶),所以添加试剂必须按实验所给的次序、且添加及搅拌的动作都要很轻,避免CCl4与异戊醇的接触。且不易用上下垂直移动玻璃棒的方法来“搅拌”。
  溶液颜色不同是由于有溶剂合物生成的缘故。单质碘在CCl4中不生成溶剂合物,仍保持分子状态(与在气体中相同)。但在其余两个溶液中都有溶剂合物生成,且溶剂合物都是棕色。
  各层颜色的深浅则是由其中单质碘的浓度不同而造成的。而浓度则由分配系数(溶质在相邻两相中的浓度比——是一个常数)决定。单质碘在CCl4与含有碘化钾的H2O间的分配系数好像是1.3左右。
  KI起的作用是使单质碘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由于KI与单质碘间有可逆反应(KI+I2=KI3),生成易溶的KI3而使单质碘在水中溶解度极为显著地增加。同时还能使各液层中单质碘的浓度能较快地达到溶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