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枸杞白粉病如何防治?

2025-05-13 16:50: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华北黄瓜白粉病俗称“挂白灰”,各地普遍发生,是黄瓜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叶柄、茎蔓。叶片发病,先在叶片正、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展呈大小不等的白色圆形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图55)。白粉初期鲜白,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极少时在后期粉层下产生散生或成堆的小黑点。发病重时,叶片早枯。

图55 黄瓜白粉病(2)病原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称单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圆形。有性阶段的闭囊壳田间极少发生。病菌存在不同专化型及生理小种。(3)发病规律白粉菌为专性寄生菌。在东北寒冷地区,病菌虽可产生闭囊壳越冬,但自然情况下极为少见。冬季主要在设施黄瓜植株上以菌线体在黄瓜植株活体上存在而越冬。没有黄瓜种植时,可在花房中的月季、凤仙花等花卉上越冬。病菌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寄主使之发病。病部产生大量分子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生一叶片表面,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病菌侵入后,几天内便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状粉斑,并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潜育期5天左右。
该病菌喜温、湿条件,但耐干燥。10~30℃病菌均可存活,最适宜20~25℃,而相对湿度在25%~85%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但高湿情况下发生较重。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病情加重。(4)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 应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津杂2号、津杂3号等较抗病品种。
定植前,棚室用硫磺熏蒸消毒。100米3空间用硫磺0.25千克,锯末0.5千克,点燃熏蒸消毒。按每100米3空间用硫磺0.15千克,锯末0.5千克,装盆,点燃熏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湿27%高酯膜乳剂100倍液,在叶面上形成一层薄膜组织病菌侵入或抑制菌丝生长。重病地与非寄主植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翻土地。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室内湿度。防治植株徒长或早衰。
②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农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120(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施。

回答(2):

枸杞白粉病病原:Arthrocladiellamougeotii。主要为害叶片。叶两面生近圆形白色粉状霉斑,后扩大至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形成白色斑片。北方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表面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弹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①秋末冬初清除病残体及落叶。
②田间注意通风透光,栽培密度不宜过大。
③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等喷洒。隔10d左右喷1次,连防2~3次。在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隔20d喷1次,防治1~2次。

回答(3):

建议在发病期均匀喷洒25%粉锈宁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喷1一2次,间隔15天一次。
谢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