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做教师

2025-05-09 08:44: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新《纲要》在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中强调:教学知识“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环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这些相关政策及规定更让我们值得思考如何做一个新形势下的教师。一、走进学生,感受幸福孩子的世界是那么地天真无邪,都说与孩子在一起是最快乐的、幸福的。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是现在对自己的期许。学习、工作、,不经意间一定还会遇到很多不期而止的快乐。在一次次游戏中,有小朋友一声声为我喊加油的,有向我提出意见的,有表扬我的,有向我告状、撒娇的,有叫我帮忙解决问题的。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中,感受着身上的一种责任的同时,也感受着一种快乐和幸福!在一次次观察、交流中,感受到的常常是智慧的魅力,精神的愉悦。他们的每一点点进步,每一点点成功,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实实在在的甘甜。让我们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尽量地点亮学生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前行的道路。二、重视素养,不断摸索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都必须重视自己的素质修养,必须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这不尽能完善发展自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在观望和经历几十年教育以来,我深深体会到:只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紧跟我国教育改革的新阶段。要做一个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教师心中要有爱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尤其是幼儿教师教师应该对每个幼儿都有一颗爱心,因为师爱是对每个幼儿一种有效的教育和手段。咋一看,这似呼很好理解,也并不难做到,很多人会肯定地说:“孩子嘛,再不可爱也是可爱的。当然喜欢啦。”其实不然,你这只能说是“狭义的爱”、“尊重”、“了解”、“引导”四个方面的融合。爱最好用眼神表示,学生从教师的眼神里能得到温暖,用眼神可以与学生交流感情。在上课是,胆小的幼儿在教师期待的眼神下能出乎意料地鼓起勇气举手发言;做错事的幼儿在教师不满的眼神中立刻改正错误;得不到小红花的学生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下增加信心…… 作为专业教育者,与非专业教育者,如家长的首要区别就是家长是专门的、特定的,偏爱自己的子女,甚至产生溺爱。而教师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需要把自己的爱给予全班每一个可能招人喜爱和不可能找人喜爱的幼儿,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意愿,设计各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生活。同时,幼儿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仅是“热爱”、“尊重”、“了解”了幼儿还不够,这三方面侧重于养,关键还是“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怕学习做事,有的怕学得不好而不敢学、有的根本是赖得学,总是拿着本子或材料叫:“我不会”。弄得老师缩手无策。例如:刚学习写字的孩子,对数字宝宝根本不了解,坐在桌子旁边一动不动时。教师需要温声细气,用表扬的眼神看着她对大家说:“有的小朋友从来都没学过写字宝宝,她也想学,可是她怕写不好。你们说刚刚学,写得不好有没有关系,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的,是不是?”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其实,这样是教师用爱心诚恳的激励,而这激励意味着给予力量、信心、热情,并且还包含着信任。一句暖人心肠的激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你也会成为被他们感恩的人。2、教师需要有耐心对于教师来说,这话应该听得不少吧!特别是幼儿教师,教那么点大的孩子呀,那可得耐心。在亲身经历的幼教事业中,我听到过很多人,为幼儿教师的耐心而赞美的话;看到过很多家长满意和放心的目光。看来,“耐心”还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通要求。“教学”需要有耐心,古有“诲人不倦”之风,更何况今日。而且我们面对的是虽无知却纯真的幼儿,要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去引导、教育他们。仔细分析起来,社会的要求又很粗略,只着重提到教学要有耐心,而没去倾听幼儿的心灵之语;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了解生活中的孩子同样需要有耐心的。卢俊讲得好:“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以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若你没有耐心地去倾听幼儿想说的话,就不可能了解他想要什么;没有耐心地观察幼儿,就不可能了解幼儿的思想;不了解或佛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或特点,常易造成师生交往中的误解和教育工作中诸多矛盾、冲突、困难,甚至失误。曾记得我刚跨入幼儿教育这扇大门时,一位幼儿小声对我说:“我要大便了。”当时我手头刚有事情忙着,就随便说了句你去吧。结果他是找不到卫生纸,大便拉了一裤子。还有一次,一位活泼开朗的小朋友把一辆玩具车弄坏了,我批评了几句后说了句“以后再弄坏,就要你爸买新的。”也没更多的去思考后果。从那以后我发现他与平时大不一样,我就走过去问他:“你今天这么了?”他用害怕的目光看着我,我就耐心地开导他:“你有什么事情吗?如果有不开心的事,就跟老师说说,老师一定能帮你,如果你想妈妈了,那你把老师当作你的妈妈。”于是,他就漫漫地讲了那天车子弄坏的原因和经过。我听了以后摸摸他的头说:“老师知道了,犯了错误能承认是很勇敢的孩子。这次你不是故意的,老师早就原谅你了。只要你以后小心点就行了。”他听了立刻高兴了起来,还说:“老师谢谢。”之后每当他与同伴一起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得太用力时,他就会说;“轻一点,会弄坏的。” 由此可见,你既不了解幼儿,对他说话也会引起误会。如过你了解了他,既解决了问题,又起到随机教育的作用,效果也特别明显,要做到了解就离不开耐心。3、教师更需要责任心责任心能促使我们远离铜臭,守住宁静;淡薄名利,乐教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的责任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也是我们工作的源动力。它能促使我们爱生如子,诲生不倦;钻研业务,精于教学;发展学生,成就自我。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去掉高高在上的架子,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学生,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特别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对待他们,对他们没有失望,真诚帮助他们进步,学生便会解除思想上的自我封闭和对教师的逆反心理,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理解到学生是“人”也是“学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关爱。爱生也是教师的天职,特别是一部分单亲学生,由于家庭问题,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爱,才造成他们今天的学习状况,如果能得到教师的爱,他们的潜能也一样能够开发,一样能成为“好学生”。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言:学生的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便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教育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的良心。教育水平有高低之分,教育责任心不应有强弱之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会给学生创造幸福的学习生活,享受到教育人生的乐趣。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而失去责任感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将失去必要的人的良知。作为教师,一旦失去了责任感,必将于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学校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那是人获得知识和能力、不断丰富精神的世界,校园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温磬最令人向往最具有人性的地方。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三、学会忍耐、宽容和等待在你苦恼、无奈,甚至有些“义愤填膺”时,我想此时你很需要先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有时常常会因教室里的东西找不到而在学生面前提高嗓门批评每个学生,可是你再这么发火也不会有一个孩子吭声的,因为他们被你的火头烧灭了说真话的勇气。如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孩子,午睡后衣服找不到了,我一开始问大家时,都没有人回答,这时难免发火。可是你越发火,他们越不说,于是我就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位孩子不穿衣服会冻掉的,现在,谁拿出衣服或知道衣服放在那里就赶快告诉老师,老师绝不会批评你,老师期待着你的诚实。”这下藏衣服的孩子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我从心里感受到学会忍耐,意味着当你看到课堂上不尽如人意的一幕幕时,你能压抑住自己即将喷出胸膛的怒火,能收回自己高扬的大手,能深吸一口气默默数上二十秒后让自己的心情静如湖水。学会宽容,意味着你能蹲下身子感受他们那一颗颗跳跃的童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平心静气地看待他们的“随心所欲”、“兴趣使然”、“情不自禁”,能真诚地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大写的人。学会等待,意味着你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难以自已”,能对他们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期待,多一份希望。 但是一味的无原则的忍耐与宽容,那是放纵,那是溺爱,那是“捧杀”,孩子们会分不清对与错,看不透是和非。他们会变得骄纵放荡,对事情没有理性的判断。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你得先与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先让孩子们觉得你是一个对他们的错误绝不姑息、说一不二、恪守原则的老师。 张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