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的拼音:[lú wěi] 基本释义: 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芦苇因其观赏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和题材。写芦苇的作品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芦苇这个意象,后来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渐渐形成了芦苇意象特有的情感意蕴和人格象征。因此在情感方面,芦苇经常寄托了悲秋伤怀、离愁思乡、客旅惆怅的思想情感;而在人格象征方面,芦苇则主要体现隐士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贫士的坚守节操。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 Trin.)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茎、芦根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以及生物制剂。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古时古人用芦苇制扫把。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余亚飞诗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在湖边长的比较多。
芦苇的花语是韧性、自尊又自卑的爱。
芦苇是一种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的植物,它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常常能在河湖、池沼、沟渠或者溪边等浅水区域见到它的身影,能形成苇塘,显得静谧幽深,看着能让人心神宁静,是种很不错的景致。
主要价值
芦苇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它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它的花叶根茎和芦笋都能入药,可以治疗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茎、根中含有纤维素,可以造纸或者制造人造纤维,并且经过加工后还能制成工艺品,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芦苇还是希一种优质牧草,能种植于放牧区供动物食用。
用途
芦苇对于环境保护的贡献也很大,它生长在水边,同时也能保护着那一片水域不受破坏,普通一个守护者,常年静静地立在水边,只为保护着这里的一片宁静,唯一的访客大概就是那些无家可归的候鸟吧,也能为它们提供一个栖息地。
文学上的芦苇
相思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野趣
革命
沙家浜的芦苇荡
平凡而自由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哲学家,他曾经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顽强
动摇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看情况,你自己揣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