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的问题?

2025-05-14 01:26: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60年代以来美苏的大量研究表明,有效的反导系统应该是一个多层系统,可以提供不同高度的拦截能力,通过多层次拦截提高反导成功的概率和应对不同类型的导弹。粗略来说,分为大气层内反导(低层)和大气层外反导(高层)。早期的拦截弹采用核战斗部,主要针对核弹头,高层用核爆X射线杀伤(如美国的Spatan),低层用核爆中子流杀伤(如美国的Sprint)。由于核武器对导弹防御也有相当大的损害,美国从80年代开始采用常规战斗部。随着制导控制精度的提高,战斗部也就可以越做越小,有利于反导弹的小型化、机动能力和反应速度。当脱靶量小到目标的尺寸时,就可以不用破片杀伤等传统战斗部,改用动能杀伤(hit-to-kill)方式,不需要额外的战斗部,进一步有利于反导弹的小型化。
导弹从起飞到命中目标,大致分为三段:助推段、中段、再入段。对于有末助推级(用以释放弹头和诱饵)的洲际导弹,还可以加上末助推段。中段还可以细分为上升段和狭义的中段。大气层内反导针对再入段,常用于拦截中近程导弹,如射程300 km以内的近程导弹全程都在大气层中飞行。大气层内拦截的特点是:
1,拦截范围近。因此即使拦截成功,仍可能造成一定的杀伤(尤其是生化弹头)。
2,可采用气动力控制反导弹机动。
3,气动加热对导弹的红外制导有一定影响,以前普遍采用雷达制导,现在也开始采用红外制导,但对红外制导窗防热和气动光学等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气层内拦截弹有美国的PAC-3、俄罗斯的S-300PMU2和S-400,以色列的箭-2,印度发展中的PAD和中国的HQ-9。

回答(2):

简单的说
拦截分为 三个阶段

一个弹道导弹起飞阶段最适合拦截 也最容易

二阶段为中段 及导弹在大气层外的相对平衡的轨道惯性飞行 容易侦侧到轨道和拦截

三阶段是导弹 在入大气层的高速下落阶段

第一 二阶段以拦截导弹直接撞击的方式最理想

拦截弹爆炸摧毁来袭导弹,基本用于末端也就是

第三阶段的拦截,比如以色列的 箭式 和俄国的S400 美国的爱国者3都只具备这样的末端拦截能力

回答(3):

两种方式都有用啊,直接碰撞当然好,但是难度非常大,虽然一旦成功是百分百摧毁,但成功率不高,引爆摧毁就相对容易了,不用要求那么精确

回答(4):

据我所知,拦截技术包括直接撞击和近距离摧毁技术都有发展。直接撞击技术由于现在机动变轨技术发展而有所制约,而近距离摧毁技术得到了很好发展。目前,美国推出的导弹防御系统还主要使用直接撞击技术,但以动能拦截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也在实验。

回答(5):

都有,他们相撞也是一个综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