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几个高二历史题目

2025-05-09 00:01: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应该选B

A虽然有点意思,但是跟商鞅变法的主要作用完全无关,可以排除;C则在变法中完全没有体现,商鞅变法是鼓励耕战,变法后靠军功获取爵位更加容易,并不是废除爵位;D更扯淡,井田制在周朝之前就已经取消了。

至于2嘛,商鞅变法虽然制度上无懈可击,但是在中国总不能完全不通人情,新的法令到底还是触动了当时一大批人的利益,并且严刑峻法虽然能将秦国的一系列资源进行统合,使得秦国拥有更高的效率,秦国人民拥有最高的积极性——但这同时也是一个竭泽而渔的办法,经过秦灭六国之战后,秦国的潜力基本上被耗得一干二净,所以才会两世而亡……我倒是觉得,这和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有些相似……具体要论述的话,楼主不妨从“可持续发展”这个角度来思考……

至于三……那就是要分析秦国成功的原因了:

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秦国历代的明君(秦穆公、昭襄王、秦始皇)都很注重吸引各国的人才——百里奚、商鞅、张仪、李斯、郑国、韩非(后面两个具体人物具体分析)……这些人才全都不是秦国土产,但是发挥巨大作用的就是他们;

其次就是秦国既定的基本国策了——奖励耕战(商鞅变法),这是加强自身修养;远交近攻(张仪的连横之策)这是挑拨国际关系……

还有就是秦国的本质就是一个尚武的强国,本身兵员的战斗力没的说,并且名将辈出——白起、王翦还有蒙氏家族……

以上几点楼主具体查一些自己有兴趣的资料丰富一下,应该就没问题了。

回答(2):

1 D
2 除旧革新是历史潮流,也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但强权专制、违背民意,必然会引起消极影响,所以应该以民为本、立足于民。(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政治)
3 重农抑商推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发展,废井田,开阡陌促进了土地的开垦,也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打破了诸侯国过多的局面,稳固了中央集权。
这个为什么是高二的题目?我们高三。。。。这些题目书上仔细看,我都很久没看那书了,不大记得了。

回答(3):

1.C原因:商殃变法主要目的是废除奴隶制和贵族特权,建立封建君主专制,而C的意思就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第二个问题是要结合商殃变法的内容并思考分析它在不同时期对秦国的不同作用。第三个问题,秦国属于奴隶于封建社会的交接处,抓住这个点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