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概念,首先,通缉犯的级别有两个,公安部对重大在逃犯罪嫌疑人实行“A、B级通缉”,A级通缉令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布的级别最高的通缉令。公安部B级通缉令是公安部应各省级公安机关的请求而发布的缉捕在逃人员的命令。
而监狱关押罪犯的级别主要依据狱政警戒设施、监管技术装备、警力配备、管理方法、活动范围、劳动方式等因素,分为高度戒备、中度戒备和低度戒备三个等级,分别关押具有相应危险程度的罪犯。
1、高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被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累犯、惯犯,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或者其他有暴力、脱逃倾向等明显人身危险性罪犯。
2、中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刑期不满15年的罪犯。
3、低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罪犯。包括经分类调查认为适合在低度戒备监狱服刑的过失犯,刑期较短的偶犯、初犯等。
楼上说的也对,但在一个监狱中,不管是高度戒备监狱,中度戒备监狱。还是低度戒备监狱:囚犯也是通过分级来管理的。监狱对根据服刑人员犯罪情况、入监时间、服刑时间和改造表现对,把服刑人员分为五个等次:一等特别从宽管理;二等从宽管理;三等一般管理;四等从严管理和五等特别从严管理。 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处遇,如特别从宽管理级服刑人员可以在监狱的管理下享受很多的处遇,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依法呈报减刑、假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的级别;符合离监探亲,准许离监探亲,优先参加监狱组织的外出参观或回乡汇报活动;每月可接见三次,每次不超过二小时;准许与亲戚共餐,在监狱具备相应条件情况下,可以与配偶同居。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相应的奖励制度,这对服刑人员来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服刑人员从入监后的一定时间,根据犯罪情况和入监教育期间的改造进行首次评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被定为三等一般管理,因此,服刑人员从入监的第一天起,就会不断努力改造,力争从三等管理升入到二等从宽管理,再从二等从宽管理升入到一等特别从宽管理。如果改造不好,就会从一等降到二等,再从二等降至三等,甚至五等从严管理。 监狱通过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级处遇管理,给服刑人员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只要你做到认罪服法,遵守监规律,积极参加“三课学习”,努力改造,得到的处遇会越来越多,刑期会越减越少,成为守法的社会新人会越来越近!
你这问题应该是监狱的等级问题(不是“囚犯”等级问题)。 监狱主要依据狱政警戒设施、监管技术装备、警力配备、管理方法、活动范围、劳动方式等因素,分为高度戒备、中度戒备和低度戒备三个等级,分别关押具有相应危险程度的罪犯。 三类监狱及其关押的主要罪犯 高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被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累犯、惯犯,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或者其他有暴力、脱逃倾向等明显人身危险性罪犯。 中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刑期不满15年的罪犯。 低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罪犯。包括经分类调查认为适合在低度戒备监狱服刑的过失犯,刑期较短的偶犯、初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