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的错误和唯理论的错误。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唯理论的错误和经验论的错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产生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经验论和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唯理论。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感性认识的概念
1、认识
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特征。
2、事物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直接性是其主要特点,此外还具有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其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1、经验论只重视感性认识,轻视理性认识。经验论有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和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不仅否认理性认识,而且否认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否认感性经验的客观内容,认为经验只是主观的内省体验。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为感性经验是唯一可靠的,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没有质的区别,理性认识只是对感性认识的分类整理,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2、唯理论只重视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唯理论也有唯心主义唯理论也有唯物主义唯理论的区别。唯心主义唯理论不仅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且否认理性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例如笛卡尔就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一种所谓“天赋观念”,这些观念不是从感觉中得来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唯物主义唯理论承认人的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但认为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甚至是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和错误的原因,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领带于感性认识,人凭借“直觉”就可以把握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2、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3、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经验论、唯理论
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
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与“唯理论”相对。是旧哲学认识论中的一派,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欧洲近代哲学史中,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主要代表有弗·培根、霍布斯、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
经验论者
就哲学基本立场来说,经验论者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别。分歧的关键在于对经验的解释。唯物主义经验论承认经验是认识的最初的出发点,但同时认为经验来源于客观实在。感觉经验是外间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的,是对外间事物的反映。唯心主义经验论则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上帝赋予的。不可知论者则极力回避经验的来源问题,宣布经验究竟从何而来是不可知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唯理论的错误和经验论的错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产生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经验论和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唯理论。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2、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3、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