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名工匠怎么出来?

2025-04-10 08:07: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人的智慧实在不容小觑,那些为皇帝建造陵墓的工匠能够设计出结构巧妙的机关,使得最后一位工匠能安然离开陵墓,而外人却再也无法进入。

自古以来死亡就是一件大事,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个人出生。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了,皇帝的陵墓位于风水宝地,不但气势恢宏、规模壮观,就连防盗措施也完善到了极点,其他人想要进入陵墓几乎是难如登天。

帝皇陵墓凝聚着无数工匠的智慧与心血,不说鬼斧神工,但至少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有时候我们不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皇帝下葬以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出来的?

为皇帝修建陵墓的工匠,大体只有三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成为皇帝的陪葬品

帝王修建陵墓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确保陵墓被盗墓贼偷盗,而熟知陵墓内部所有机关的只有那些工匠,所以一些帝王秉持着“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的理念,让修建陵墓的工匠们为其陪葬。

比如秦二世胡亥在为他老爹办丧事的时候,因为担心工匠泄密,便在秦始皇下葬后将这些工匠关在陵墓内为其陪葬,对此《史记》如是记载: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胡亥坑杀了多少工匠,但能够建造出秦始皇陵这样宏伟的陵墓,所动用的工匠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人,而一句“无复出者”也暗示这些工匠无一人生还。

再比如慈禧的定东陵。陵墓修建完毕后,负责该工程的大臣告诉工匠们将陵墓主要道路封死,然后从一边的隧道出来。这些工匠遵从大臣的要求乖乖封死主要道路,当他们走到即将从隧道中走出来的时候,等待他们的不是大功告成的欢迎与祝贺,而是官兵们寒彻透骨的屠刀。

当然,历史上工匠为皇帝殉葬的事情还是很少见,除了胡亥、成吉思汗以及手握朝政大权的慈禧外,我们几乎很难看到坑杀工匠的记载。

第二种结局:活着但失去了自由

对于修建陵墓的工匠,有些皇帝相对仁慈一些没有选择斩草除根,但为了防止秘密泄露他们会限制这些人的自由。

比如辽朝的时候,当一座陵墓修建完成,朝廷会将这些人转移到某一个地点集中居住,并派遣专人看管。从此以后工匠们的生活范围就被限制在这一片区域当中,直至他们全部死去。

如果遇到战乱时期,这些工匠又会被分配去戍守边疆,并且每次都是首当其中的炮灰兵。朝廷打算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同时防止他们泄露秘密。这种结局下他们虽然活着,但日子过得并不会太好。

第三种结局:按照原先设计成功离开陵墓

第三种结局也是最美好的结局,陵墓修建完成后皇帝不杀他们也不限制他们,允许他们自由地生活,但前提是陵墓关闭后其他人不能轻易进来。

于是聪明的工匠们设计出一种“自动门”。自动门的门轴的上下端被制作成球状,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被凿出一个突起的槽,门内不远的石板地面上同样也有一个槽洞。

最后一个工匠在出来前,会将一根汉白玉石条放在地面的槽洞上让它慢慢倾斜,当石门关上后汉白玉石条就会沿着球状轴滚动到槽内,最后顶住石门,这时候想要从外面用蛮力推开石门,无异于痴心妄想,如此一来就解决了陵墓的安全性问题。而那根汉白玉石条也被人们称为“自来石”。

当然了也不是说石门关上以后所有人再也进不去,想要重新打开就得用到“拐钉钥匙”,所谓拐钉钥匙指的是一根像拐一样弯的钉子,将拐钉钥匙穿过石门套住石条,然后慢慢往里推,推到石条保持直立就能轻易开启石门。能想出“自动门”和“拐钉钥匙”这样精巧的设计,可见这些工匠的智慧有多高。

总而言之,古代为皇帝建造陵墓的工匠大致有三种结局,一种是被困在陵墓中死去,一种是侥幸苟活但失去了自由,最后一种则是利用“自动门”这种精巧的装置同时实现保命与保守秘密,由此可见一颗聪明的大脑有时候真的很重要。诸位读者,你们说呢?

回答(2):

这位工匠会事先在地宫设置好一个别人都看不出来的机关,就是”自动门”,通过这个自动门,这名工匠能够逃出地宫,而地宫也就此封锁。

回答(3):

最后一名工匠不出来。据说在古代,凡是给皇上和皇后修建陵墓时,在修建完毕后,那些工匠们都会被处死,以免泄露皇家秘密。

回答(4):

这些封闭地宫的工匠都没有办法出来,只能陪葬,这也是非常残酷的。

回答(5):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