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田如何进行整地施肥?

2025-05-04 21:56:2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选定姜田后,通常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南方为冬耕),经冬季雨雪风化,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姜开沟施肥种植示意图& #40;徐坤,1994& #41;增加有效养分含量。翌年土壤解冻后,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入大量农家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鸡粪5~8米3、过磷酸钙50千克,然后将地耙细整平。 北方多采用沟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整平耙细的地块上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开沟,沟距55~65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15~20厘米左右。为便于浇水,沟不宜太长,一般以50米以内为宜。 北方姜区种姜,有集中施用豆饼的习惯,即先在开好的沟内,用窄镢沿姜沟南侧(东西向沟)开一小沟,叫施肥沟,再将粉碎的饼肥集中施入沟中。一般肥料用量每亩施饼肥75~100千克,另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硫酸钾25千克,或直接施入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
南方姜区因雨水多,一般采用高畦栽培,以便于排水。具体方式有畦宽12米,畦间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高畦,可种生姜3行;有畦宽2~24米,畦间沟宽40厘米、深40~50厘米的深沟宽高畦,可种生姜4~5行;还有间距40厘米、高30厘米的高垄,在垄上开10~12厘米浅沟栽培生姜的埂子姜。南方种姜的施肥方式多采用“盖粪方式”,即先摆放姜种,然后盖上一薄层细土,再按每亩撒入5 000千克农家肥或少许化肥,最后盖土2厘米左右厚即可。
仅供参考

回答(2):

姜根系不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此应选择土壤条件良好、且适合姜生长的地块种植。一般来说,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在3~4年内不宜再种姜。选定姜田后,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秋耕(南方为冬耕)晒垡,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养分含量。为增加土壤肥力,可在耕翻土地时施入大量有机肥,一般应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60000kg/hm2左右,过磷酸钙750~1500kg/hm2、翌春土壤解冻后,整平耙细。若非冬闲地,应在种姜前10~15d内倒好茬。

回答(3):

生姜根系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水吸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而姜田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和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一般来说,近2~3年内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不可种姜。

选定姜田后,通常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南方为冬耕),经冬季雨雪风化,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养分含量。翌年土壤解冻后,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入大量农家肥,一般每667米2施优质腐熟鸡粪5~8米3、过磷酸钙50千克。然后将地耙细整平。

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生姜的栽培方式也不相同。北方多采用沟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整平耙细的地块上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开沟,沟距55~65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15~20厘米左右。为便于浇水,沟不宜太长,一般以50米以内为宜。若地块过长,可划区种植。

北方姜区种姜,有集中施用豆饼的习惯,即先在开好的沟内,用窄镢沿姜沟南侧(东西向沟)开一小沟,叫施肥沟,再将粉碎的饼肥集中施入沟中(图11)。一般肥料用量可每667米2施饼肥75~100千克,另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硫酸钾25千克,或直接施入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

图11 姜开沟施肥种植示意图

上:开沟 中:施肥 下:播种

(徐坤1994)

南方姜区因雨水多,一般采用高畦栽培,以便于排水。具体方式有畦宽1.2米,畦间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高畦,可种生姜3行;有畦宽2~2.4米,畦间沟宽40厘米、深40~50厘米的深沟宽高畦,可种生姜4~5行;还有间距40厘米、高30厘米的高垄,在垄上开10~12厘米浅沟栽培生姜的埂子姜。有的地方,采用3~4米宽高畦,在畦面上横向按35~40厘米行距开深10~13厘米沟栽培生姜。南方种姜的施肥方式多采用“盖粪方式”,即先摆放姜种,然后盖上一薄层细土,每667米2再撒入5000千克农家肥或少许化肥,最后盖土2厘米左右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