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和“浣溪沙”有什么区别?

2024-05-06 07:43: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百度百科)
  浣溪沙huàn xī shā
  词牌释义
  [题考〕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
  〔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相对来说,二者区别不是很大。

回答(2):

浣溪沙是词牌,浣溪纱没见过,相传西施曾是若耶溪畔的浣纱女子,有人可能据此写成了浣溪纱,其实真正词牌叫浣溪沙。但这个词牌的来历应该是和西施有关系的!

回答(3):

前一个是说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在溪水里洗纱,后者是指浣溪里面的沙子。

回答(4):

衣料和沙土,这区别挺明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