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O2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第三 线粒体内膜 (2)液泡 丙酮酸(丙酮酸、[H]) c、d、e、f(c、d、e、f、b) (3)①增加 ②19
[解析] (1)由图可知Ⅰ为O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即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产生,应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2)图2中细胞器a是液泡,物质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所以会有c二氧化碳的吸收和d氧气的释放, 同时呼吸作用照常进行,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有气体交换,会发生e、f。(3)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5 ℃时总光合速率=3.7+2.3=6(mg·h-1);30℃时总光合速率=3.5+3=6.5(mg·h-1),故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②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植物净吸收的CO2等于光照时净吸收的CO2减去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即3.5×14-3×10=19(mg)。
(1)图中6代表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3代表需氧呼吸第二阶段.A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C代表的物质ADP、Pi.(2)如图所示代谢过程中,可以发生于番茄根尖细胞内的是呼吸作用,即生理过程1、2、3、4.(3)对于两条曲线的分析,关键是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夜间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当夜间温度为5℃时,A曲线的日温高,积累的有机物多,而B曲线的日温低,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积累的有机物少,因此,曲线A反映出的茎的生长速率比曲线B反映出的茎的生长速率要快;当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会因为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而降低,因此并不是昼夜温差越大越好.故答案为:(1)6 3 丙酮酸 ADP、Pi(2)1、2、3、4(答不完全不给分)(3)①夜间温度相同时,夜间消耗的有机物量相同;在相同夜温时,A曲线比B曲线的日温高,利于有机物积累,利于茎的生长 ②否 曲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