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树新风成果作文

2025-05-19 09:43: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

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

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

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

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

,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

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

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

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

,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

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

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

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

,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

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

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

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

: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

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

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

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

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

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

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

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

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

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

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

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

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

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

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

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

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

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

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

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

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

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

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

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

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

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

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

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

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

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

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

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

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

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

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

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

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

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

?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

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

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

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

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

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

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

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

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

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

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

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

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

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

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

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

……”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

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

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

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

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

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

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

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

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

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

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

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

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

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

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

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

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

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

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

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

,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

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

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

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

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

,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

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

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

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

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

,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

,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

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

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

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

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

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

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

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

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

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

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

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

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

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

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

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

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

,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

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

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

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

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

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

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

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

。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

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

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

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

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

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

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

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

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

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

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

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

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

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

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

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

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

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

、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

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

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

,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

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

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

”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

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

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

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

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

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

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

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

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

===============================

=====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

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

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

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

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

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

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

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

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

,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

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

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

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

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

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

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

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

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

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

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

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

,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

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

。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

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

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

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

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

,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

祖国母亲?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

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

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

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

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

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

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

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

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

,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

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

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

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

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

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

,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

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

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

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

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

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

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

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

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

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

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

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

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

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

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

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

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

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

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

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

,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

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

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

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

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

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

,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

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

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

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

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

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

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

,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

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

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

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

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

、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

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

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

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

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

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

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

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

,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

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

“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

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

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

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

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

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

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

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

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

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

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

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

《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

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

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

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

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

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

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

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

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

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

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

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

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

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

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

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

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