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为什么要刺杀赵无恤?

一次失败居然还有一次~资治通鉴没说明原因~
2025-05-12 23:05:4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赵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而悲泣。

回答(2):

豫让是战国时期晋国权力很大的智瑶的家臣。公元前453年,其他三个权势很大的大臣赵、韩、魏(这就是三晋的前身)一起杀死了智瑶。

赵姓的领军人物是赵襄子(无恤),他非常痛恨智瑶对他发动攻击,并逼的他濒临死亡,于是就杀死了智瑶全家,和韩、魏两家瓜分了他的封地;并且把智瑶的脑袋割下来,剔出头盖骨打磨好后涂上漆,当作喝酒用的大碗。

智瑶被杀后,豫让就逃进了深山,他经常感念智瑶对他的知遇之恩,怨恨赵襄子对智瑶的屠戮,痛苦着想,“唉!人们都说胸有大志的人为了知己可以牺牲性命,而女人为了喜欢自己的男人可以精心打扮地非常漂亮。当今天下,只有智瑶知道我的才能并能重用我,我一定要给他报仇雪恨,那样我才不会愧对他对我的赏识。” 于是就暗暗发誓要杀死赵襄子,替他报仇。

一天,他伪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怀里揣上一把匕首,溜进赵家,假装成一个修整厕所的苦役,寻找着行刺赵襄子的机会。当赵襄子去厕所时,在厕所门口,心中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他感觉有一些古怪,就让自己的卫兵搜查,最终发现并逮捕了怀揣利刃的豫让。当卫兵审问豫让为什么妄图行刺的时候,他直言不讳地说: “我想给智瑶报仇!”听了这话,卫兵很生气,就想杀掉他。赵襄子却阻止了他们,说:“智瑶死了以后,他的家人都已经被杀了,可是豫让竟仍想为他报仇,这真是一个贤明守义的人啊。以后我多加谨慎,小心防范就是了,你们还是放了他吧。”

豫让被释放后,仍然生活在失去智瑶的痛苦和对赵无恤的仇恨之中。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使别人不能认出自己,便于谋刺赵无恤,就用漆涂抹在自己的身上,经过风吹雨淋、阳光暴晒后,皮肤溃烂,像是长了癞疮;又吞吃火热的炭火烧坏了声带,声音变的非常嘶哑。经过这样的改变,身边的人甚至他的妻子都不能认出他。一天,他在街上讨饭,半路遇到了一个朋友,朋友认出他后吃惊地问:“你不是豫让先生吗?”他冷冷地说:“是我。”朋友看着他,伤心地流着眼泪说:“凭着你的才能,去给赵襄子做一个亲随或者谋士,他一定会很赏识你。那时候,你再干你想干的事,不是很容易吗!像你现在这样,毁损自己的身体,不是太痛苦了么?”豫让说:“我给他做了亲随,又要杀掉他,这是怀有二心地做人手下,不忠诚做人的行为是我所不认可的。我知道这样做不但痛苦,而且实现目标也非常困难,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就是要使那些不忠诚的人感到惭愧。”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豫让摸准了赵襄子出入的时间和路线。有一天,在赵襄子要外出时,他带上匕首提前埋伏在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像是受到了惊吓有一些反常,他感觉不对劲,就派卫兵打探,果然在桥下找到了豫让。当赵襄子辨认出准备行刺的人就是豫让时,就责问他:“您不是曾经先后跟随过姓范的和姓中行的吗?智瑶把他们都消灭了,可您却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投身智瑶成为了他的手下。现在智瑶死了,您为什么这样急迫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当时,我给姓范的、姓中行的做手下时,他们把我看作了普通人,我就只能像普通人那样对待他们。可是智瑶对待我像对待国士那样,我就应当像一个国士一样报答他。(国士,指的是一个国家最有才能和勇气的人。)”赵襄子听后很受感动,就痛哭着惋惜地说,“唉!豫让先生,你为了给智瑶报仇竟然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也算是求得了足够的名声;而我捉住你,因为你的守义却没有杀掉你,也足够仁义了。可是你一再意图谋刺我,为了自身的安全我却不能再放掉你了。”于是就让卫兵紧紧包围着他防止他逃跑。豫让知道自己没有了生还的希望,不能实现刺杀赵襄子的誓愿,就请求说,“我听说圣明的君子不会埋没别人的优点,而忠诚的人有为了忠义而甘愿去死的。上次,您饶恕了我,人们都称颂您是一个贤明、慈爱的人。今天,我又被您捉住,我甘愿被您杀死。但是,在我死前,请您脱下罩在您身上的斗篷,让我刺几刀吧!这并非是说我仍然有报仇的想法,只有这样做了,即便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赵襄子更加感动,脱下斗篷,派人递过去,豫让拔出匕首,冷冷地盯着斗篷,尖啸着跳起来,迅疾地挥起匕首连刺几下。然后仰头大喊一声, “我终于可以到地下见智瑶了!”急速挥起匕首,向颈下一勒,自杀了。

回答(3):

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