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汉王朝丧葬制度的原因,导致其不能被安葬在陵墓当中,最后选择跟自己的生母葬在一起。
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汉文帝的身世开始讲起,汉高祖升天以后,朝中动荡了一段时间,最后由吕雉也就是刘邦的亲媳妇把持朝政,但是吕雉为了巩固统治,肆无忌惮的追杀汉室血脉宗亲,但是对吕氏一族却大加封赏,完全把大汉的天下,弄成了吕雉的天下,她的这种行为,一开始很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时间久了最终还是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以及汉室血脉的不满。
虽然说是不满,但是又无能为力,毕竟兵权,行政权利都在吕雉那一帮人手里,然而人总是要死的,终于吕后两腿一伸翘辫子了,汉室宗亲以前的老部下,组团儿消灭了吕氏一族,这么一折腾下来,最后弄得没有人能继承王位了,挑了个吉利的日子,满朝文武一起商量,把汉文帝找回来当天子,当然当时还没有当皇帝。
汉文帝回来以后就每天寻思自己要葬在哪里,最后选择埋在白鹿原上,这是因为大汉王朝的丧葬制度受了“昭穆制度”的影响,汉朝的帝王要被安葬的时候,位置上面有说头的,不能随随便便下葬,但是这时候汉高祖的旁边已经有刘盈了,按当时的说法,葬哪儿都不合适,所以最后决定跟生母葬到一块儿,也没人打扰,也是很好的,又不用考虑所谓的“昭穆制度”,还能躺的踏实。
因为汉武帝觉得他最对不起的人是他的母亲,他想和他母亲在一起,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历来对于这件事有很多人有疑问,除了司马迁为尊者讳,在史书中加了一句,说薄姬入宫一年多才遭刘邦宠幸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证据能有可能证明汉文帝的父亲到底是谁呢?有这样的证据,汉文帝以及他母亲薄姬的墓就算是一个证据。

对于中国古代来讲,墓地是最为讲究的,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陵园,那么对于皇帝来讲就更加重视了,今天中国最大的未开掘的文物恐怕就是秦始皇陵了。
西汉的皇帝跟秦代一样非常重视自己的墓地,今天我们如果到陕西旅游的话就会看到,在咸阳平原上一字排开的九个西汉皇帝的陵墓,高祖刘邦、景帝、武帝都在里面。
但问题是西汉有11个皇帝,那俩皇帝的陵墓在哪呢?那俩皇帝中就有一个是汉文帝,汉文帝的墓不在这九个之中,汉文帝的墓在西安市的东郊,离这九个皇帝墓很远。

这就有意思了,按说汉文帝只不过是汉代的第三代皇帝,为什么从他开始他就把自己的墓离他老爸刘邦远远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汉代有昭穆制度,就是说祖宗居中央,然后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分别居祖宗右面、左面、右面、左面,这样排序出来。

但是汉文帝作为汉代第三代君主,他跟第二代君主刘盈是兄弟俩关系,所以他俩的墓就不好排,因此汉文帝把自己的墓挪的远远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文帝非常简朴,在一个平原中起一个墓地造价非常高,要费很多人力物力,所以汉文帝体恤民情,就说我的墓地因山而建,在山脚下建一个这样能省很多钱。而且我的陪葬品也可以少弄一点,能用瓦罐就不要用金罐。
确实,汉文帝在史书中是一个非常勤俭的皇帝,然而真的是这个原因,才让他把自己的墓地和老爸刘邦的墓地隔得远远的吗?没有别的原因吗?
除了汉文帝的陵墓有点怪,还有一个人的陵墓,那就是汉文帝母亲薄姬的陵墓也很怪。薄姬年龄活得很长,比他儿子汉文帝还多活了两年,在景帝的时候太皇太后薄太后才去世。
去世之前,薄太后就要求把自己的陵墓放到汉文帝的旁边,大家记着,即便到今天我们还是有着夫妻合葬的传统的,老公不管什么时候死的,挑墓地的时候,旁边得虚出一块给老婆留着。

即便对于皇帝来讲,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的大小老婆都得站在他旁边,怎么薄姬作为刘邦的老婆离刘邦的墓那么远,要到自己儿子旁边去葬呢?
当然也有人说,薄姬好歹后来是太后、太皇太后,但是她不是刘邦的正妻,终她一生没有被封为皇后,所以她就不能葬在刘邦的旁边,因为刘邦旁边已经有吕后了。
这个说法也没道理,刘邦的妃子多了,难道都得远远离刘邦去葬吗?后世皇帝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哪个不是老婆葬在自己旁边?可为什么薄姬要离刘邦的那么远呢?

所以有人就猜测,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事恐怕只有薄姬自己知道,后来他也告诉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文帝。
那就是有可能文帝不是刘邦的种,而是魏豹的遗腹子,所以在选择陵墓的时候,一定要离刘邦的墓远远的,不管儿子还是母亲都要离老爸远远的才行。

当然这个事恐怕也只有他俩知道,所以从景帝开始没有人知道这个事,人家还是到刘邦旁边找自己的坟地去了。
相似的事情后世也不是没有,建国后有一位非常德高望重的女性在80年代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就没有跟她的老公合葬。
大家要知道,她老公的墓地规模是相当恢宏的,为什么不合葬呢?就有一种说法,因为在建国后这个女性又跟别人结婚了,所以她不太好意思葬到她老公身边。
那是他与他母亲母子情深。对母亲有深深的爱。更多的是想陪伴他母亲吧,
可能是因为汉文帝对他母亲情深义重的缘故吧,对母亲有深深的爱,所以死后都玩跟母亲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