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无较好治疗方法,目前公认利鲁唑具有相应作用,但仍不很理想,是否应用该药物,需由医生决定。疾病早期应适当活动,包括功能锻炼,如肢体萎缩较轻,日常进行上、下肢活动,必要时需进行功能锻炼,以免发展至严重萎缩状态。肢体萎缩较严重,威胁到呼吸肌时,易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需引起重视。
运动神经元病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彻底的根治办法,因为致病因素多样,并且互相之间有影响,所以它的治疗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没有单个的药物或单种治疗能达到治愈的目的。第一,药物治疗:可以口服利鲁唑,每次50毫克,每天两次,服用18个月,能延缓病程,延缓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依达拉奉,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泼尼松,环磷酰氨等免疫治疗可以使延髓麻痹的症状得到改善,但是对于肢体无力和肌萎缩的症状没有改善。第二,基因治疗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第三,对症治疗:吞咽困难的应尽早鼻饲饮食,呼吸衰竭的可以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
运动神经元病属于变性疾病,临床上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要根据病情变化指导生活护理方面。运动神经元病是原因不明的,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出现肌无力以及肌萎缩,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出现呼吸肌麻痹的症状。运动神经元病目前的治疗可以给予免疫抑制剂,比如利鲁唑,还可以给予中医的针灸、理疗、按摩来促进吞咽功能或者肌肉萎缩、肌无力的恢复。要自我进行康复锻炼,饮食上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同时也要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
运动神经元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40到50岁的中年人。该病主要侵犯患者的运动神经元,选择性的损害脊髓前角和脑干的运动神经核,临床表现为肢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共存,而不累积感觉系统、植物神经、小脑系统。表现为肌肉僵直、反射增强,下运动神经元发生问题时,以肌肉萎缩为主。
上、下运动运动神经元病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岁间发病,约5~10%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进展快慢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