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饮食文化

2025-05-17 21:14:0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广东饮食文化特点
广东菜,有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三大类。广州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花繁多,令人眼花燎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兔,甚至被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惊异。广州菜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广州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当中有以甜为主。
广州菜中较为有代表性的菜肴有:龙虎斗、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其中龙虎斗以蛇为龙以猫为虎煲成一锅,是为佳肴;还有烤乳猪也是一绝,皮脆肉嫩……
潮州菜以烹调海鲜见长,刀工技术讲究,口味偏重香、浓、鲜、甜。喜用鱼露、沙茶酱、梅羔酱、姜酒等调味品,甜菜较多,款式百种以上,都是粗料细作,香甜可口。潮州菜喜欢摆12款,上菜次序有喜欢头、尾甜菜,下半席上咸点心。秦以前潮州属闽地,其语系和风俗习惯接近闽南而与广州有别,因渊源不同,故菜肴特色也有别。其代表菜肴有:烧雁鹅、豆酱鸡、护国菜、什锦乌石参、葱姜炒蟹、干炸虾枣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汉传岭南地区及海内外。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这也是在广东较有分量的菜系,所谓客家,是古代从中原迁徙南来的汉人,客居岭南,因此成为客家人。客家人多是整村而迁或是整族而徙的,因而许多风俗习惯仍沿袭中原的,菜肴特色也有所保留。客家菜以惠州菜为代表,下油重,口味偏咸,酱料简单,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鸟、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鲜海产也不多。代表品种有:东江盐鸡、东江酿豆付、爽口牛丸等,表现出浓厚的古代中州之食风。
广州人的餐桌礼仪
1.起筷:起筷前晚辈一定要先请长辈食饭,必须由最小的开始续个叫,年纪由最大到小的“食饭”,长辈说“起筷”,然后大家一起讲“起筷喇!”才能动筷。
2.人摇福薄:坐下吃饭不可栋一条或两条腿,以前栋一条腿,代表不正经的人(做妓行业)。栋两条腿,代表穷人(水上人)。更不能摇腿,俗话“人摇福薄”。
3.食七:广州人无论贫与富,可以独孤一味,亦可以九大簋,但绝不会煮七道菜,除非要办“白事”,“食七”不好意头。
4.食鱼:食鱼可以先食腩或尾或背,但不准先食头,亦不能先挑眼,更不能翻转鱼身,广州人喜欢讲意头,鱼头当然食到最后啦。翻鱼身就更不吉喇,鱼可以代表船.车.屋等等。
5.先敬土地后敬人:广州人喜欢餐前饮老火汤,不用分长辈先后,随到随饮,但饮前必须用筷子沾几滴,然后在碗外轻轻弹到地上(饮茶饮酒亦有此习惯),仪式完了就可以饮了。谓之“先敬土地后敬人”。斟茶斟酒也有规矩,“茶半敬人,酒半欺人”,饮的礼仪与上同。
6.飞象过河:筷子不得挟到对面去,如果挟到对面妈妈就用自己的筷子一隔,然后说:飞象过河! 其实“飞象过河”的象就是象棋的象。象当然不能过河。抓筷子放筷子也有很多礼仪,抓筷子不可手指指,放筷子不可打横放等等。
7.打破碗碟:小孩不小心打烂碗碟杯子,是常有的事,不好意头,于是,随着落地声响,就大声说“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然后拾起一片放于高处藏起来。
8.离开三尺为斯文:小时候由于姊妹多,围台食饭总是坐得密密麻麻,极容易手肘碰手肘了,妈妈就会说:离开三尺为斯文!于是为了“斯文”一词大家就乖乖的往后退。
9.掉筷子:有一次,不小心把放在桌边的筷子弄掉了一支,想弯腰去拾,妈妈眼快,我还来不及拾上来,妈妈就把另一支也弄掉,我好奇我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妈妈说:“开心快乐,好事当然成双!”等到饭后才与其他碗碟一起收拾。
广州人餐桌上的忌讳
1.鱼腹、鸡头要对主客
一般而论,把鱼腹对着主客主要是因为鱼腹刺少,腴嫩味美。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无机会接近吴王僚。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自此,凡宴宾客,都需把鱼腹对着主客,以示善意。还有跟外省“鸡不献头,鸭不献尾”的饮食礼仪不同,在广州的酒店,出菜时,如果是一道切碎后仍搭成鸡的形状的白切鸡,服务员必须把鸡头对着主客,以示尊敬。而主客在动筷时一般也会把鸡头稍稍拨偏,以示谦逊。
2.吃完饭之后不可以说“好饱”
在广州,很多老人家通常都认为:“呻饥莫呻饱!(抱怨饥饿却不可抱怨饱)”。筷子掉地上要讲“筷落(粤语与“快乐”同音)”,打碎了碗要讲“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如此之多的风俗和禁忌,在现在多年轻人却已经不讲究,可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需要唤醒对这堆东西的记忆,这不仅仅体现了餐桌上的优雅礼仪,更是本土民族文化的追随和传承。
3.切忌筷子敲碗盆
广州人很忌讳吃饭时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一种经常的说法是,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还有一种说法与古代“蛊毒”传说有关。相传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将百虫放进坛里,经过多年后打开看时,必定有一个虫子把其他的虫子都吃光,这个胜利者就叫“蛊”。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以便使蛊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讳。
4.饭中停餐莫“横筷”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已有之。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据史载,宋代有个唐肃在陪皇帝进膳时,因先横筷而犯了大不敬的罪,结果被发配边境。现在人们用膳时,即使先吃完了,也不立即收拾碗筷,等全桌用膳毕再一起收拾,可以说是古代横筷礼仪的延续,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另外,用餐前或用餐时,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也被认为不吉利。这叫“三长两短”,代表“死亡”。因为用来装死人的棺材是由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三块长木板组成,正好三长两短。

回答(2):

广州的饮食文化,那是出了名的多元又丰富,吃货们来了肯定能大饱口福。广式早茶、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顺德菜,光是听着这些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了。
广式早茶:点心天堂
广州人对于早茶的热爱,可以用执着来形容。一大早,茶楼里就坐满了人,大家一边品着香茗,一边享受着各式各样的点心。虾饺、烧卖、凤爪、肠粉,每一款都做得精致小巧,让人眼花缭乱,恨不得每样都尝尝。广式早茶的精髓就在于这份精致,皮薄馅靓,一口咬下去,鲜美多汁,让人回味无穷。
广府菜:兼容并蓄
广府菜的包容性,在八大菜系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它吸收了各地烹饪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味。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火候和调味,追求色香味俱全。比如白切鸡,皮爽肉嫩,原汁原味;豉汁蒸鱼,鱼肉鲜嫩滑爽,豉汁咸香浓郁,让人忍不住多吃几碗饭。
客家菜:乡野风情
客家菜的特色在于用料广泛,包罗万象。山珍海味、野*野菜,都能出现在客家人的餐桌上。以咸香浓郁为主,口感粗犷豪迈。比如梅菜扣肉,肥而不腻,咸香入味;酿豆腐,豆腐嫩滑,馅料丰富,一口下去,满足感爆棚。
潮汕菜:海鲜天堂
潮汕地区临海,海鲜资源丰富。潮汕菜自然以海鲜为主,讲究鲜活原味。比如生腌海鲜,将新鲜的海鲜用酱汁腌制,保留了海鲜的鲜美和嫩滑;砂锅粥,用新鲜的海鲜和米粥熬制,鲜香浓郁,让人喝得停不下来。
顺德菜:粤菜之冠
顺德是公认的粤菜之冠,以精致考究著称。顺德菜讲究刀工和火候,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搭配,创造出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比如双皮奶,嫩滑爽口,奶香浓郁;姜撞奶,嫩滑如豆腐,姜味浓郁,甜而不腻。
饮食礼仪:入乡随俗
在广州吃饭,除了美食本身,还有不少饮食礼仪需要注意。比如:
敬老爱小,长者先入座,先动筷。
尊重长辈,长辈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开始吃。
夹菜时不要用筷子戳,也不要从别人碗里夹。
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浪费食物。
广州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只有美食,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机会来广州,一定记得好好品尝一下这些美味,感受这座城市的美食魅力。